• |
  • 極速報價
  • |

20/05/2015

債市風暴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陶冬

    陶冬

    持有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學位。他對亞洲地區的經濟極有研究,尤其對中國經濟的見解更爲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等問題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預警。陶博士過去於多家國際及知名的金融機構出任亞洲區經濟研究部及中國研究部主管,工作地點遍及中國、美國及日本,自1994年起獲派駐於香港任職。


    陶冬天下

    每周更新

  全球債市正在經歷一場風暴,所有風險資產價格均受影響。這是一場無可避免的債市波動,但是筆者認為債市不至於崩盤,觸發新的金融危機的機會暫時也不大。

 

  債市出現大幅調整有兩大原因。首先,美國聯儲加息在即,但是債券市場對此準備不足。聯儲從去年初開始準備加息,並試圖對市場預期作出預調,但是債市並沒有對貨幣當局的前瞻指引作出應有的反應。2014年初美國十年期國債利率接近3.3%,聯儲隨後停止了QE,並直言首次升息日近,但是國債利率居然回落到1.8%,催生出一場罕見的牛市。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國經濟的復甦(尤其是就業市場的復甦)十分反復,貨幣當局又強調加息取決於數據,令市場對加息時機和力度的判斷十分分歧,甚至在相當一段時間市場上「今年內不加息」成為主流觀點。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委員對加息的預期,與市場對加息的平均預期出現罕見的大幅偏離,為目前的債市調整埋下了伏筆。不僅國債市場有市場偏差,高收益市場也存在著類似、更強烈的偏差。熱錢滾滾,資金對收益饑渴,令大量資金流入高風險高回報的垃圾債券,使高收益債券的回報與風險不對稱。一旦市場調整對聯儲政策的預期,高收益市場的價格波動更加慘烈。

 

  其次,歐洲債市的泡沫更加明顯。歐洲央行在去年推出LTRO,為銀行提供巨額的廉價資金,希冀幫助實體經濟。然而銀行對於貸款並不熱心,資金流入國債市場,拉低債市利率。及至今年,歐洲央行的美式QE,更將國債利率推向荒謬的水平。儘管部分歐洲國家重債纏身,歐洲整體上財政收支平衡,並無太多的國債發行量。歐洲央行突然大手購債,嚴重扭曲了債市的供需關係,債市走出超牛行情,西班牙、意大利十年期國債水平低過美國同類國債,德國為首的北歐國債利率紛紛進入負值,瑞士居然發出-0.55%的十年期國債。換言之,買債人不僅沒有利息收入,反而要貼錢;借債人不僅無需償付利息,反而可以有進賬。這種荒謬政策製造出來的荒謬市場價格,肯定脫離了基本面的支持,無法長期持續。同時,市場對歐洲QE對經濟的幫助和持久能力,均估計過高,對歐洲潛在的風險亦估計不足,投機資金高槓桿炒作又放大了風險,調整一旦開始,波動自然很大,甚至出現自相踐踏的場面。

 

  另外,早先預期的通貨緊縮局面並沒有出現。美國從來沒有進入通縮,歐洲僅僅短暫經歷通縮後物價企穩回升。歐洲在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居然超過了美國,就業市場復甦依然艱難,不過最壞時間可能已經過去。同時石油價格止跌回升,食品價格上揚,物價水平的總體格局,似乎與年初所想像的不同。通縮風險消失,使市場重新審視名義利率的下降空間,重新考量央行為對抗通縮而執行貨幣寬鬆的決心。

 

  筆者認為,目前債市發生的拋售,是對過往過度樂觀情緒作出的修正,是正常的價格修復。美國上一次加息,是2006年的事情,新一代投資者對加息周期的市場運作模式並不熟悉,遑論風險控制。貨幣當局刻意營造歌舞昇平的市況,加大了市場調整的幅度。一如筆者年初時的預言,債市波動乃是2015年全球市場的一大風險。目前債市所出現的調整只是一個開始,而且由於槓桿、衍生品因素調整幅度可能較大。

 

  因為國債是風險資產的價格錨,所以債市調整勢必波及其他資產種類。而且由於央行政策托底成為危機後金融市場的新常態,近年資金對風險的防範意識普遍較弱,資產價格在此輪調整中的表現有一定的不可測性。好在金融衍生品不像危機前那麼複雜和蔓延,預計發生連鎖反應的烈度不會太強。

 

  目前美歐日的國債利率,全部處在歷史低位。從回歸均值的方法論角度看,債市估值偏高是不爭的事實,調整在所難免。但是債市價格走到今日,最大原因是各國央行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政策。貨幣政策基調不變,債市泡沫未必很快破滅。以目前的全球經濟看,除了美國有真正意義上的復甦外,其他各國均用超寬鬆的貨幣政策來製造經濟復甦的假像。由於結構改革進展緩慢,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幫助有限,效果難以持久。而且QE日久師老,央行已將本國國債中相當一部分納入囊中,目前的購債計劃可以持續多久亦成疑問,需要不斷變招來應付市場預期。即使在美國,經濟復甦基礎脆弱,資金成本上升對經濟及房地產市場的衝擊實屬未知數。聯儲雖然很快會啟動加息周期,但是利率上漲的時機與力度都要根據經濟形勢作出調整。

 

  筆者不認為國債市場的調整會帶來另一場金融危機(假定沒有人為政策失誤)。說債市估值出現泡沫,估計不會有多少人提出異議,但是債市何去何從,央行的影響力十分重要。國債市場對央行言行向來十分敏感,相信各國央行並不想致債市於死地,觸發新一輪危機。一旦債市出現強烈、持續的拋售,決策層出口干預,甚至出手干預的機會頗大。鑒於國債利率乃是國民經濟的基石,很難相信央行對債市拋售會置之不理。筆者認為目前央行試圖調整的是市場的風險意識和心態,而非刻意打壓債市。尤其美國聯儲,現在在為不久將來的加息做預期管理,絕非主動與資金為敵。萬一市況出現逆轉,危及經濟、就業和房地產,聯儲會毅然調整自己的立場。基於此,筆者對債市爆發拋售危及金融系統風險不太擔心,目前市場所見,並非又一場雷曼危機。

 

  全球債市,出現了持續三十年的大牛市。八十年代中,保爾-伏爾克的鐵腕貨幣政策和雷根/撒切爾的結構性改革,帶來了經濟陣痛,也帶來了通貨膨脹的持續回落。九十年代起,全球產業轉移和中國的崛起,持久地打壓了消費物價,鑄造出格林斯潘景氣。當增槓桿所產生的資產泡沫變得無以復加時,金融危機橫掃世界。各國央行毅然擴大資產負債表,以史無前例的流動性,維持住金融市場的秩序。債市是QE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債券牛市又平添了七年陽壽。不過筆者看來,久違的熊市終於到來,懸念是怎麼熊法。

 

  本文原載於財訊雜誌,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特朗普指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你認為言論會否加劇美國與盟友間的不信任?►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