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24/07/2014

缺乏一手供應,樓價一樣可跌!

  • 汪敦敬

    汪敦敬

    汪敦敬先生從事地產代理業30年以上,創辦祥益地產,認為中小企不要模仿大公司的經營方針,應發展屬於自己獨有的策略去開發藍海市場。

    撰寫樓市評論文章20多年,於20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new normal)文章,更強調在機會成本的法則下「買不買樓也充滿風險」甚至「不買樓的風險更大」!

    近年汪氏提倡「平民財技」,認為在波譎雲詭的世道中一般市民也應該講究理財的技術,故撰寫普羅大眾也能掌握的財技分享。

    汪敦敬經營企業的格言是「上善若水」,認為營商要「追求增值不求奪財」,祥益地產高度參與社區公益及慈善活動,融為一體!


    樓市點評

    本欄隔周更新

 

  近年在樓市辣招之下筆者也看好樓價,因為二手市場放盤量不斷在減少,但到了最近人們卻又全面看升樓市了,但如果現在我和你說:樓價開始有了良性調整的機會,你又覺得如何?

 

  對!樓價在不需要一手供應充足下,仍可以有機會可得到轉勢!

 

  人類文明雖有幾千年歷史,但在一些地方其實進步不大,就是仍十分迷信。我們迷信了歐美經濟和價值觀數十年了,不論這些事情是錯是對,但迷信的態度才是最可怕的。

 

  近年政府增加土地供應,是純粹地想去解決房屋問題,但如果有些人心中是想等大量供應令樓價暴跌去執死雞的話,這是貪念了!事實上,市場是有生命力去抵銷過多供應的,這種錯,地產代理作為市場證人必須指出!

 

  不過,近期愈來愈多人以為土地供應受阻礙而樓價三兩年內必升的話,同樣是一種錯及迷信!因此專業地產代理同樣應站出來道出真相!

 

  雖然不少原來唱淡的樓評人最近也紛紛唱好,此作風我並不敢苟同,評樓市是提供觀點,而不是迎合大眾!

 

  要處理好樓市,第一件事是要明白「樓市的最基本法則是需求」!但是供應是泛指一手供應和二手放盤量,即總供應量,多年來,不少學者總是以一手供應甚至地皮供應多寡作為評樓市的根據,是不合適的做法!

 

  一手供應受到多重耽誤故然可惜,但只要發揮到市場更主要部分即約140萬個二手市場的可售單位放盤量的話,樓市問題同樣可得到大改善!這正是筆者提倡多年的「供應管理」了。

 

  我不認為單以政府的「需求管理」足以解決問題,如果是一個單純地因炒風旺盛而引起泡沫市場的話,「需求管理」已足以改善了;但環境日益複雜的今日,必須要配合「供應管理」才可有機會應付問題。過去的樓市辣招高估了炒風的程度,也低估了市場是由剛性購買力而來!當剛性需求受到抑壓,在增加成本和風險下,便等同抑制換樓自住(多年來我也在立法會提出這後果,傳媒也作過報導)如此,放盤量便不斷下跌,結果就是總供應更加不足,樓價就自然上升了!

 

  市場邏輯很簡單,供不應求就升,供過於求就跌!樓市辣招過去的經驗未算成功,是忽略了「供應管理」,但這結果並不代表140萬個可售單位不可以提供到比現今市道需求更多的放盤量,大家想一想,這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放盤量多於成交量,樓盤結餘便有增長,樓價就有更合理的表現了。因為多年來筆者都認為樓市辣招應放寬換樓自住部分,當政府宣佈打算放寬樓市辣招的換樓部分時,其實銀行按揭也同時寬鬆了樓換樓按揭。這兩點表面很細少的合理動作,令到樓市氣氛近期健康回暖,成交轉多,可能令很多人又再錯誤評估樓市!我們不如看看數據,便會有更大的發現了……

 

  以屯門區的放盤量為例,6月200萬或以下的放盤量是45個,現在7月21日是25個。

 

  而250萬或以下6月的放盤量是259個,現在7月21日是200個。

 

  表面放盤量現在愈來愈少,但我們看看屯門區的二手住宅總放盤量,3月1日是1965,6月是1660個,7月1日是1610,放盤量到了那時已突然放緩了急降情了,到了7月21日的1652個。總樓盤量更在回升,是多年楼市辣招政策下的首次,顯然略為放鬆換樓部分包括按揭,令「物業鏈」重續,因為多了業主放盤。總樓盤量上升,而250萬的樓盤量仍然下跌,是代表了樓價應會上升一段時間。我認為樓價仍會上升10%左右,樓價在這升10%的這段時間內,將會放盤量更多。從而累積更多的放盤量。於是供求定律就可以發揮到簡單的效應,我認為明年年頭左右,樓價將出現橫行,因為到時應該開始儲到足夠影響價格上升的樓盤量了,當然以上只是剛出現的數據,數據持續才能成到趨勢!我以上的判斷才會兌。

 

  如此,短期內的樓價仍然會升。本文的結論只是在宏觀上放盤量有機會增加,從而看到穩定的時刻!

 

  於環球金融巨浪中,在政府來說,樓市顯然充滿考驗!但我們應以患為利,利用房策令更加多人置業。

 

  最後,我強調買樓有風險,不買樓也有風險!人們不應迷信風險過高或過低。因為真正的風險其實在於人的看法,市場數據本來就是很誠實簡單的,令市場複雜的是人心而已。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21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4-8-15 06:28 PM
  • #22
  • 回覆 #21 新世代樓奴


    多謝你的留言。

    買、不買樓升跌也不是絕對!但能量力而為卻絕對性是買樓致勝的關鍵!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新世代樓奴發表於 2014-8-14 10:06 AM
  • #21
  • 我認為筆者分析正確,買樓應該量力而為,如果自住計,價格合理,自己又負擔得起,咪買!負擔唔起,就等!點都好過用成萬黎租樓,一年都十幾萬,點存錢?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4-8-11 04:43 PM
  • #20
  • 回覆 #19 思歪


    多謝你的讚賞!

    「買樓有風險,不買樓也有風險」這個說法在09年已提出,但是,到了今日以為「不入市就等於避險」,仍然是人們常犯的概念偏差。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思歪發表於 2014-8-11 11:55 AM
  • #19
  • 作者最後強調"買樓有風險,不買樓也有風險!" 真係好正, 反映了許多人心態上認為不買樓就可以不用承受升跌的效果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4-8-2 12:37 PM
  • #18
  • 回覆 #13 洪大龍


    多謝你的支持!筆者沒有需要選擇唱好或者唱淡,我只根據我體會到的事實去反映。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4-7-28 06:38 PM
  • #16
  • 回覆 #11 yansum


    多謝你的留言!



    雖然筆者近年評樓市算是相當準確,但是否繼續準確下去,我不在乎,撰文的目的是提供觀點讀者去豐富思考,我只是根據現實中的數據去作誠實詮釋,如果日後有關數據是有改變的話,我更加樂意去推翻我之前的觀點的。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4-7-28 06:37 PM
  • #15
  • 回覆 #8 JackyLKH


    多謝你的留言!

    閣下言之有理,但小弟提的供應量數據其實也是眾多市場因素下的結果,何況,我撰文也只是想拋磚引玉,希望給予讀者更多思考上的方向以作參考而已,不敢有更大的期望。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汪敦敬(作者)發表於 2014-7-28 06:37 PM
  • #14
  • 回覆 #2 吡吡


    多謝你的持續支持!

    多謝你的讚賞,筆者撰文只求分享,也樂於從中學習!而得到打氣已感到是額外的獎勵了。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洪大龍發表於 2014-7-28 04:08 PM
  • #13
  • 好笑, 幾年前已經有好多人唱淡樓市, 結果呢?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4-7-25 11:03 AM
  • #12
  • 你既例子証明咗你真係要放底自己聽汪先生講至可以長知識,最要命係你例子講得好啱,套喺邊都得,之後既所以又係套喺邊都得,原全同汪先生分析冇任何連接,例子唔可以亂用呀,真不知所謂!

  • 引用 #8 JackyLKH 發表於 2014-7-24 06:06 PM

    有太多的因素考慮樓價的升跌,只可說供應是其中一個原因吧!2006年股市大升,但樓價未有大升,有人又話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yansum發表於 2014-7-25 12:30 AM
  • #11
  • 即管看看故事的發展是否如筆者說的這樣吧!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nile發表於 2014-7-24 07:53 PM
  • #10
  • 回覆 #9 吡吡


    Mr. B is enough to keep me busy for the time being. He's even sacrificing his lunch-time as well as sleep-time to spread his bull-shit at this forum. I can't handle three at the same time. As a retiree I'm looking for amusement (in playground) rather than pleasure (in bed). Oh, please excuse the "dirty old man"!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JackyLKH發表於 2014-7-24 06:06 PM
  • #8
  • 有太多的因素考慮樓價的升跌,只可說供應是其中一個原因吧!2006年股市大升,但樓價未有大升,有人又話股市同樓價成反比,但1997年呢?當時人人又話股樓同步升喎,所以不要只看單一事件,太簡單的去分析樓價没有什麼意義。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jutice發表於 2014-7-24 05:01 PM
  • #7
  • 致Nile:

    見你咁寂寞,讚埋你,免得你眼紅。

    閣下文采風流,瀟灑自如,惟愛管閒事,互相打氣都唔得?你妒忌誰?

  • 引用 #6 吡吡 發表於 2014-7-24 04:43 PM

    回覆 nile 今次到你暈!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jutice發表於 2014-7-24 03:51 PM
  • #3
  • 呲呲文筆古雅,驚為天人,令人仰慕。

  • 引用 #2 吡吡 發表於 2014-7-24 02:01 PM

    明心見性,當必質樸寡欲,內淨思維才有所悟。香江亂局如此,汪先生仍能從樓市中發人心省,難得,真難得!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