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2013
樓市辣招與貨幣戰爭
不少人評估樓市只看土地的供求關係,其實影響樓價最大的卻是貨幣的供應。筆者不是金融專家,只是貨幣已影響房地產甚至我們的生活已經太深遠了,我認為當大家了解貨幣的真面目,將會對樓市有新的睇法。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08年金融海嘯後的一年裏,我曾與公司同事一起外出旅行八次以作獎勵,去不同的地方當然也會兌換當地貨幣,感受很深的就是港元隨美元貶值的速度是驚人的,體會到貨幣供求的關鍵令我往後數年也深信樓價將不斷上升。
甚麼是貨幣?有人認為是一種商品。事實上以此定義去看,是可以看清貨幣的真貌。
那貨幣這商品的價格怎樣而來?每件商品有基礎價值,也有市場價格。市場價格主要是取決於供求,如果市場需求極大,貨幣的發行量和發行價也會遠遠高於貨幣本身的價值了。我們可用發行股票來比喻,假設一隻新股票上市,每股原本的發行價是50元,若掛牌上市後升值到一百元的話,這升值是源於有承接,在有需求下的升值部分,其實這間上市公司是沒有真正付出過實際的代價,這正是股票和貨幣相同的可怕之處。
也正是因為在貨幣的世界,供求決定得益,強國絕對性地欺侮弱國,強者愈強,強者贏取所有,比如美國在歷次的戰亂中都可得到最大的好處,正是因為世界愈亂美元的需求反而愈大,縱使美元在量化,價格偏也可上升,貨幣霸權才是世上最大的霸權!不了解其虛假及強橫,便不會明白樓價的上升,甚至不明白世情。
70年代一安士黃金是35美元,但近期卻是1432美元左右了,價格竟升了近39.9倍,同是一安士,數十年間我們可以見到貨幣貶值了多少,如果這個結果是印銀紙的利害的話,我們貢獻給美國的利益會否遠大於納稅給管治自己的政府?
美國可用量化貨幣製造「滯漲」,97後的通縮令香港樓價連跌六年,不是因為美元上升和金融風暴造成嗎?
1588年,英國憑無敵艦隊成為海上霸主,後被稱為日不落國,但英國人明白軍事霸權不會是無敵的,便透過銀本位將英磅成為國際兌換的貨幣,成為了全球性的貨幣霸權,但沒有強勢是永遠的,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給了美國坐收漁人之利後,新霸主用金本位配合債券利率和石油價格去取代英國的貨幣霸權,但是美國在70年代「得天下」後,卻取消了金本位,從此印刷貨幣就不需要和合比例的黃金掛勾,強國只要製造及控制需求,就可以大量印刷銀紙甚至不需要付出代價。
歷史不斷演進,過去的第三世界或較相對較落後的國家不斷成長,已獨當一面,不單止脫離了被大國剝削,更成為了他們的競爭對手,令原本由歐美瓜分大半個地球的偌大市場大幅收縮,但歐美國內於盛世建立的福利主義和優質的生活卻仍未變,於是入不敷出是必然出現的現象了。
實體市場收縮,美國的貨幣霸權也不見得供求平衡,近年的金融海嘯和量化貨幣其實也失盡了天下人的信心,美國不斷量化貨幣,最終令各國互不信任,也量化貨幣了,環球市場的貨幣愈來愈多,物價和貨幣也會早晚走向崩潰!另一方面,各國貨幣已開始開發直接兌換的平台,人民幣在過去一年已分別與俄羅斯、澳洲、沙地阿拉伯、甚至日圓建兌換平台,令美元兌換量及被依賴程度也高速地減少,在市場邏輯上來看,我認為美元正消失其領導及操控世界的地位,因為其市場正急速地收縮。
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房地產市正為樓市作不斷的宏調,表面看是抑制樓價,其實在抑制之餘,也讓草根有更多的上車置業機會。但不少人認為,為了少數的草根人士置業而殺停了整個樓市是不值得的,但我認為背後仍然隱藏了很重要的結構性變革,就是減少全民的按揭率去為未來的貨幣崩潰作好準備。如果國際貨幣市場在未來數年出現改朝換代,經濟實體愈大而借貸愈少的國家將最有利,如從這角度去看,就明白香港政府不斷出辣招的原因了。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