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4/06/2016

買個山頭做「陶淵明」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曾智華

    曾智華

    曾智華,資深傳媒全面手。退休前為香港電台節目創作總監。八十年代開始獲選最受歡迎節目主持,直至2014年退休為止。隨即「轉跑道」,專攻慈善活動及變身KOL 。目前每天溜覽其Fan Page 「Luke Sir 曾智華」者,數以十萬計。近年著作包括《快樂退休》及《有盈退休》。

    快樂退休

    每周更新

  前兩期分別提及兩位老友對自己移民決定非常滿意,分別遷往馬來西亞檳城及樟木頭。文章一出,引來大量廻響,創本欄面世紀錄,證明移民他方,乃很多香港人關心的話題。

 

  今期,講一講台灣。第一次踏足台灣,為上世紀七十年代,印象極差,因市面雜亂,黑幫橫行,黃色事業滿街,抬頭望見的招牌,皆為「性病專家」,顯示甚麼呢?心照!當時跟學聯旅行團,住在三星酒店,天花漏水,樓梯間企滿妓女,拋眉弄眼,濃粧艷抹,但覺噁心。

 

  四十多年過去,台灣經濟、軍事及外交起起落落,停滯不前,但民生、環保、文化、政治、自由⋯⋯等各方面的軟力量,有飛躍進步,成為中國人土地上第一個做到全面直選社會。人民質素大幅提升。走在街上,與香港最大分別,為處處不見垃圾桶,因已成功深深植下「垃圾不落地」文化。此外,絕少聽到粗言穢語,大部分人,皆低調樸實。通訊及新聞自由更百份百,絕對沒有網站被封事情發生。

 

  更令香港人欣羨,消費低廉,尤其台北以外城市,買住宅,買別墅,甚至買一個山頭,以香港樓價相比,大部分香港業主皆可負擔得起。

 

  不要靠傳媒認識一個國家,一個城市,因傳媒多只報「衰嘢」,頗易引起偏見及誤導。例如,你在外邊靠讀新聞「了解」香港,必定以為處處人人追打水貨客、內地人天天在商場大便、特區政府無能到就快癱瘓、日日有人擲磚搞暴動⋯⋯⋯

 

  台灣也如是,從外看,必定以為經常地震,人人活在危難中,隨時冇命!

 

  事實呢?台灣每年有千幾次不同程度地震,真真閒過立秋。即如上月,發生七點五級地震,香港人以為台灣樓宇會紛紛倒塌。實則呢?我當時身在台中,但見人人生活如常,絕無死人冇冧樓。因為,大部分樓宇早有防震功能,地震影響,遠遠不如充滿豆腐渣工程的內地。

 

  所以,整體來說,愛好親近大自然者,台灣,尤其是大台中(包括台中市、苗栗、雲林、彰化、嘉義、南投⋯⋯)是理想居住地方,因處處幽靜清雅高山,若不怕做開荒牛,將香港物業出售,帶三兩千萬港幣,已可買一座小山頭,由零開創自己的天地。當然,非常艱辛,因要開路搭水電,再平整地皮起屋,沒有一份沖天幹勁,不可能成事。但是,相信想過「陶淵明」式生活者,必定樂在其中。

 

  事實上,台灣以千計的山中,正正有大量這類現代陶淵明。我拜訪過不少,多數面目祥和,心境泰然,有着一股城市人面上難得一見的氣質。

 

  小弟乃百份百城市人,當然不會做「陶淵明」,不過,偶然到他們的山中民宿住幾日,也覺得自己多了一份靈氣。

 

  在台東,正有幾位香港朋友,退休後,成功變成了「現代陶淵明」!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被欺凌 | 姜大衛兒子姜卓文分享年少經歷,長大如何走出無自信、隱藏自已的陰霾?► 即睇

我要回應8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靚姐發表於 2016-6-19 02:49 PM
  • #9
  • 回覆 #7 greenleaves


    講到雲南蒼山洱海的大理風光確是好啊! 以前看過一個報導説有些台灣人就在這裡退休生活, 做起生意或農莊來。 那可能是覺得比台中更好吧。

    人就是奇怪跑來跑去就是不滿現實!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靚姐發表於 2016-6-19 01:47 PM
  • #8
  • 最近睇調查報告説就算到東協國家包括菲律賓做外勞的薪水也比留在台灣高。 我估應該是在台企做台幹吧, 否則菲國也不需輸出外勞。 另一方面據說他們現在的情況是百年一遇的經濟困境云云。 有錢到這種地方退休也該小心低調一點吧。 記得夜行也不要錦衣喔!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enleaves發表於 2016-6-18 12:52 AM
  • #7
  • 個人的看法,如果真的想到某地定居,最好在年輕時就移民過去,結婚生子,融入當地社會。退休才去的話,完全沒意思。
    台灣,適合短期作客,真的有多餘錢,也可買棟房子,當是別墅,有空過去短住,也是相當不錯的,但定居就似乎不太理想了。
    單說天氣,就比香港差。夏天熱到黐肺,冬天冷到抽筋。特別是北部,整個冬季看不到半絲陽光,每天都是陰陰雨的,住上一年,很易患上抑鬱症。

    很多年前曾經去過雲南旅行,由昆明到大理一遊,就立即迷上那地方。天氣真是一流,夏天還要穿風褸,四季如秋。那時我還不知甚麼是香格里拉,但就很嚮往大理這個地方,希望將來在此退休隱居。現在沒這想法了,清風明月,何處無之,不必大費周張,專程走來跑去。

    到台灣當陶淵明,那樣太過「刻意」了,正好就不是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都話心遠地自偏,心不能夠遠,莫說台灣,即使移民火星,都是心緒不寧,終日紛擾,正所謂「著起袈裟事更多」。
    「午飯西營盤,悠然見尖東」,何必刻意呢?人生最妙的,就是往往在不經意之間,碰到的一切。以前香港電台有個早晨節目,主題曲是歐瑞強唱的「輕歌伴早晨」,那才是陶淵明境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enleaves發表於 2016-6-18 12:29 AM
  • #6
  • 台灣直到六十年代,還是個農業社會,YOUTBUE上有葛蘭的《台灣小調》,亦即譚炳文唱的《舊歡如夢》原曲,甚麼鳳梨西瓜蓬萊稻之類,正可反映一二。聽前輩說,那時島內雖然政治專制,但民風十分淳樸,風土人情極佳,好客熱情。
    我八十年代去過一次,九十年代初再去,以後再未踏足過。
    印象中,台灣人的確比香港人純樸、直率一點,香港人機心比較重(勻真而已,先小人,後君子)。曾經在台北的橫街走走,發覺跟香港有點很不同,就是道壇祠廟之類極多,各種古怪的宗教,差不多是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宗教氣氛遠較香港濃厚。我當時的直覺印象是:「民智未開」。直到今天,仍時不時聽到台灣有密宗喇嘛跟女弟子搞「雙修」,弄得家庭破碎的新聞。這種事,香港人不敢說沒有(例如那位單親過氣女歌星),但這種超級「蝕底」的事,香港人一般不會輕易上當,所以喇嘛不易在香港立足,台灣則是他們的首選登陸之地。
    台灣人,最喜歡搞族群鬥爭,那個是認真,動刀動槍,殺人見血的。這是他們DNA的族群傳統,上《維基百科》看看,甚麼「閩廣械鬥」、「漳泉械鬥」,殺足幾百年,民風剽悍。所以,自問不懂說閩南話的人,最好不要想到那裏定居了,你無可能融入到那裏的族群中。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enleaves發表於 2016-6-18 12:12 AM
  • #5
  • 台灣電視最多清談節目,島民最熱衷搞(談)本土政治,整天你罵我,我罵你,結果在不斷的內耗中,把經濟弄得一塌糊塗。記得八十年代時,台灣的生活水平跟香港差不多,物價比香港還要稍貴一點。今天,大學畢業生工資22K,物價「低廉」,竟然也成為居住優點之一,實在令人唏噓。

  • 引用 #2 靚姐 發表於 2016-6-15 03:04 PM

    最後一句畫龍點睛的是「退休後」再加袋有錢。 就算冇興趣養花種菜, 台北也很好。 不過既然退休有錢, 留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昨日的我發表於 2016-6-16 03:40 PM
  • #4
  • 退休時手上有足夠金錢,其實住邊都一樣,最緊要自己開心。年紀愈大,愈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移居他鄉肯定唔係在下首選。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尋常百姓發表於 2016-6-16 09:07 AM
  • #3
  • 唔使買山頭咁大陣仗 , 買幾桶沙得啦 , 埋個頭入去 .

    只要個袋有錢 , 呀媽係女人係人都識啦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靚姐發表於 2016-6-15 03:04 PM
  • #2
  • 最後一句畫龍點睛的是「退休後」再加袋有錢。 就算冇興趣養花種菜, 台北也很好。 不過既然退休有錢, 留在香港又何妨,至多唔睇新聞; 因為台灣新聞政治化同樣很討厭!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