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1
上市、退市,所為何事?
上日提到,我的姊妹Mavis最近知道,她爸爸原來買了華人置業(00127,下稱華置)的股票,該公司突然宣布私有化,她不知道她爸爸買入的價錢,所以擔心這次接受私有化會令她爸爸冇仇報。
不過,我翻查資料,如果是7-8年前買入華置的話,即使今次以4元的價錢接受私有化建議,也未必蝕底,因為在2013-2017那幾年,華置每年都因為出售資產而派特別股息,單計這幾年的特別股息,每股已經超過30元,還未計正常的中期和末期息。
聽了我這樣說,Mavis感到有點安慰。不過,她又有點不解,因為在她的印象中,只有公司爭著想上市,彷彿「上到市」就是成功的象徵,就是一種榮耀。為甚麼會有公司放棄這些榮耀的「怪現象」呢?
(資料圖片)
「妳說得沒錯,上市的好處,整體上是大過壞處的,否則就不會有人爭著上市。那麼,妳知道上市有甚麼好處嗎?」我問Mavis。
「威水囉,知名度大幅上升囉。妳告訴人,我的公司是上市公司,就已經高人一等啦!」Mavis不假思索地回應我。
「妳也說得對,但這種去理解上市的好處似乎有點虛,說不出重點來。」
「那我不太清楚了。」
「其實,上市的最大好處是集資。首先,在首次公開發行,即所謂的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時,已經可以籌集一大筆資金,讓公司大展拳腳。即使上市後,如果有資金需要,也可以再配股,甚至供股集資,因為這是成本最低的集資方式。」
「啊,對了,我記得,每次有新公司上市,財經新聞都會報道,該公司可以集資多少的。」
「正是呢,但上市後有甚麼情況令到公司失去了再集資的功能?」我再問Mavis。
「嗯,妳的問題很專業,我真的不懂呢!」
「沒問題,我告訴妳。如果上市之後,公司股價下跌,成交稀疏,甚至跌到低於資產值,那就失去集資功能了。」
「即是?」
「我的意思是,如果根本沒有人買妳的股票,妳想配股集資,又或者供股集資,也沒有街外人或股東願意買妳的股票啦!」
「哦,同意。」
「相反,從大股東的角度,如果這時,只需用稍高於現股價的價錢,向其餘股東購回已發行的股票,成本就可以很低了。就等於今次華置的情況,即使她用高於現價八成三的價錢收購,但其實仍比每股資產淨值低七成,即是可以買到便宜貨。」
「那豈不是大股東著數晒?」
「也不可以這樣說,大股東也是面對現實而已,因為小股東可以即時用一個高於現股價的價錢退出,是否一定差?某程度上也視乎小股東的買入價!」
「也有道理的!」
「另外,如果維持上市地位,每年也要交上市費,又要嚴格遵守上市規則,又要提高透明度,無論有形或無形的成本都不菲!」
「啊,我明白多了!但我想起一點,華置復牌當日,股價大升,但好像仍未升至私有化的價錢。如果私有化成功的話,我現價買入,豈不是很著數?!我有沒有理解錯?」(待續)
作者電郵:tong_lydia223@yahoo.com.au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