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2015
親子如投資 先打好基礎
李錦
李錦
兒童及青少年理財教育推廣基金 聯合創辦人
-香港教育大學博士、兒童及家庭教育碩士,香港大學金融碩士, 墨爾本大學經濟學士
-主講超過200場「親子、理財」講座及研討會
-與中、小學校及社區組織合辦「4S課程」,以非牟利推動理財教育
-著有親子理財暢銷系列《理財錦囊》,《從一元開始》及《從父母開始》
-30年金融經驗,前投資銀行董事、證券策略師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hildfinancialeducation
Email:childfinancialeducation@gmail.com
Whatsapp:5233 6418
親子理財
本欄隔周四更新
筆者認為親子關係猶如投資,教孩子與學投資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開始時經驗不足,誤打誤撞,時有對錯。回望過去,總覺得「如果」早知這樣做便好了。
如果開始不是這樣調亂投資,很多無謂及大損失根本可以避免。
如果投資出錯時,要作出修正及忍心止蝕,便不會一鋪清袋。
如果孩子出錯時,要堅定指出他們的不對,便不會導致往後很難教。
如果不將自己的意願加諸在孩子上,便不會令親子關係惡劣,甚至對孩子造成傷害。
如果這樣…
如果孩子儘管慢了完成、遲了出門或者誤了學習時間等,回望並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東西依然完成,自己多給些耐性,雙方也會感覺舒服。
如果預留充裕的時間讓孩子去做,例如早起床一些,避免開電視/電腦,讓孩子集中一點,我們就不用每次也催趕、喝罵。
如果家長明白到為了一些10年、20年後可能或不可能實現的事,祇是純粹認為這對孩子將來是好的,何以現在不降低過高的苛求,讓孩子快樂成長?
如果家長不將自己的意願投放在孩子的身上,每樣事不要達到最高標準,理會孩子承受能力、興趣和感受,雙方壓力將減小。
…結果便好了
如果孩子若沉迷電玩手機,與其打罵或以野蠻手段收藏起來,不如自己先放下電話,停止WhatsApp、微信,樹立榜樣。
如果要教孩子道理,帶他到室外,逛街、打波、吃飯……在閒談間才說出自己的看法,動之以情,說之以理,他會比較願意聽。
如果要提出意見,先打破親子隔閡,說個笑話,效果總比在他們玩著電腦/電話時大嚷「聽我說,唔好玩啦!!」好得多。
(待續)
我的開心事
(一) 有一好友的妹夫,經營數間50元快速理髮店,請人工作,自己有時間踢波及參與其他球類活動,很替他高興。
(二) 因為領口開始爛,將喜愛的恤衫修補送出,不捨但卻開心。
(三) 很高興見到兩兒子一起練習小提琴和鋼琴。
(四) 在一周拜訪三名客人,兩人有事遲了接見,很高興在等候期間看筆記,時間很快便過。
(五) 很高興見到一導員考進一所大學,讀他喜歡的科目。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