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3/12/2012

培養孩子關愛的心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錦

    李錦

    兒童及青少年理財教育推廣基金 聯合創辦人

     

    -香港教育大學博士、兒童及家庭教育碩士,香港大學金融碩士, 墨爾本大學經濟學士

     

    -主講超過200場「親子、理財」講座及研討會

     

    -與中、小學校及社區組織合辦「4S課程」,以非牟利推動理財教育

     

    -著有親子理財暢銷系列《理財錦囊》,《從一元開始》及《從父母開始》

     

    -30年金融經驗,前投資銀行董事、證券策略師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hildfinancialeducation

     

    Email:childfinancialeducation@gmail.com

     

    Whatsapp:5233 6418


    親子理財

    本欄每月更新

  上周去了馬鞍山公立圖書館,演講一堂「親子理財」。在問答環節中,有一夫婦說他們12歲的孩子為何一點也不關心他人,例如叫他捐錢幫人,莫說10元,連1元也不會。問我怎麼辦?

 

  每次講座的問答環節當中,提出的問題九成也是與金錢/零用錢有關,其中兩成左右是關於自己子女不願幫人,簡單如買一支旗。

 

  那對父母說平時也有做一些幫人的事,但就不明白自己兒子為何會這樣,擔心他會變得冷漠、只顧自己,給5歲的妹妹做成壞榜樣。

 

  筆者與他們說,父母希望孩子有關愛的心,看到問題所在,已是很好了。

 

關愛的心要培養

 

  關愛之心要從小培養。

 

  首先,不要責怪他,然後找出原因。如果孩子擔心捐了錢而少了零用錢,要減少消費,那麼他可能會猶豫。如果是這樣的話,可以教他將零用錢的用途分成幾份,撥出一小部分作幫人/捐獻。如果父母經濟許可及預期孩子會遵守承諾,零用錢可酌情加一點,但強調主要是為了留一些作捐獻。

 

   如果捐得比較多,例如100元以上,最好用利是錢或積蓄,這樣不會令孩子感到「錢包」少了一大截,減少他們的捐獻意欲。辦法很多,而最有效是父母從小作榜樣,讓孩子一起參與。

 

父母作榜樣

 

   有一點要提出,願意捐贈與否,筆者認為「天生孤寒」只佔不到一成,更大原因是父母平日做的榜樣。由在街看見推著紙皮的80歲老人,至每日乘公共交通的老人/傷殘人士,究竟孩子有沒有被教導要去關心他們、給他們讓座呢?

 

  要經常提醒,關愛之心要培養,而不是「我有講過一次呀,在前年呀!」。

 

 

  筆者最近應侄兒的邀請,齊齊去幫「協康會」賣旗,很久沒有參與這活動了。筆者完成了三個多小時的賣旗,除了感到有點腰酸背痛外,也看到一些現象。

 

  筆者專注在前往海洋公園的巴士站募捐,銷售對象當中大部分是內地人。原來只要多解釋「協康會」是幫助在學習和發展上有困難的兒童和年青人,提供訓練和治療,有過半數的人都願意捐助。內地同胞也提問題,不是只有「紅十字會」才做這些社會服務嗎?筆者說,香港與內地不同。內地是「中國紅十字會」作主導,其他的「非政府組織」(NGO)發展還在起步階段。除了賣旗外,也算是資訊交流吧!

 

 內地人願意捐助

 

  另一方面,筆者也見到有少部分帶著孩子的父母,見到賣旗混路走,或充耳不聞。不買旗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心情不佳、衝忙趕路、沒有零錢、也可能因受其活動太頻煩,而覺得生厭、不清楚/認同機構運作/理念……我們不應說不買旗便等如沒有善心,非也。拒絕買旗是個人選擇,但是在拒絕前可否先問問機構是做甚麼呢?

 

  如果是自己不認同機構或它的理念,拒絕是沒有問題, 因為還有其他選擇。但如果是和小朋友一起,不問理由而斷然拒絕,不作解釋,這樣便給孩子一個很壞的榜樣了!

 

我的開心事

 

(一) 一好友的母親病了,四姊弟輪流陪伴照顧,互相補替,很高興和欣賞他們的做法。

 

(二) 某金融機構在中環遮打花園設置了一小型哥爾夫球練習場,筆者剛好在附近約了客戶午膳。玩了15分鐘,算是偷得浮生一刻吧!

 

(三) 與太太去逛廟街,看中一小飾物。店主主動減了5元,我說再減5元吧至40元。他說5元也要計較,我回答說:「對呀,5元你就不要計較吧!」大家相視而笑,成交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我要回應7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superherodad發表於 2012-12-30 06:32 PM
  • #8
  • 現在的人很多只顧培養孩子如何賺更多的錢,很少理會子女有沒有關愛的心。

    希望社會能更加關注這個問題。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BrianWong發表於 2012-12-16 04:49 PM
  • #7
  • 小朋友的學習能力,比你想像中的強大多了,特別是十分的會去模仿他人,主要的對像也就是和他最親近的人,所以說其之一,父母都得以身作則,其之二,要培養他們的關愛之心!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李錦(作者)發表於 2012-12-14 02:26 PM
  • #6
  • quoted from a social worker: 李先生:

    謝謝你的分享和文章!
    同意你在處理孩子的慷慨行為,真的與父母的態度和零用錢的運用空間有很大的關係。
    我作為推廣理財教育的其中一個工作者,有感父母在處理理財教育時,多從子女的金錢運用技術和知識方面作關注,有時遺漏了理財的價值觀和金錢的意義等基礎概念,及金錢與人生目標和生涯規劃的重要,因此,這也是作為理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之一。

    順祝聖誕快樂!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smallfive發表於 2012-12-14 11:04 AM
  • #5
  • 很佩服筆者到現在還這麼有心去賣旗..我覺得教導孩子關心別人及培養關愛之心係由平時日常生活做起, 買旗係很基本的事, 通常機構申請賣旗係需要到社署申請, 比較可靠, 所以當和小朋友一起見到有人賣旗梗加應該去買, 到小朋友年紀大一點時梗應鼓勵他去賣旗呢!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scl發表於 2012-12-14 10:30 AM
  • #4
  • 家長如發現孩子欠愛心,請先檢討日常生活之教導有什麼問題,自己身教及是否平常過份呵護,令孩子自我中心嚴重,不用只是口問他人,自己是父母才是最大影響者,好好查討便易找出問題所在及改善。

    盡量以事例告之孩子,只得他獨只一人是難以生存,要有不同人幫忙,社會上才能和諧共存,也因此不能永遠只想到自己,不理他人。簡單一例,他一定明白,只在於父母是否實行。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Nino發表於 2012-12-14 12:12 AM
  • #3
  • 教導孩子關愛的心是必需要,但現在社會很多人利用他人的心理而欺騙;例如賣施籌款、獎券等等,都有很多是騙局,錢是不會到達有需要的人士手裡,做市民、做孩子怎樣可以分辨真偽呢?就因為如此,往往令大人教導孩子無所適從,要一個幾歲大的孩子分辨誰真誰假,其難度是相當高的。父母唯有放棄叫他們關顧他人,以免日後受騙,除了金錢損失外,還是稚子的心靈受創最為重要。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Who_am_I發表於 2012-12-13 11:59 PM
  • #2
  • 孩子缺乏關愛的心,可能是不曾與人分享東西;他的父母應鼓勵他與人分享及助人,如讚賞和小小奬勵,使他從中得到快樂,應可養成關心、助人的習慣。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