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23
寒來自有方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雖顯示了中美雙方都有意改善極度緊張的關係,但中美關係實難言「破冰」。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三尺之冰」,其中一「寒」乃來自美元霸權。
(istock)
本月初,香港證監會前主席沈聯濤,在「財新夏季峰會」論壇上,以港大亞洲全球研究院傑出研究員,以及馬來西亞宏願開放大學(WOU)喬治市開放及高等研究院主席的身份,宏觀探討「人民幣國際化及去美元化--機遇或威脅」議題,投資者今時再看,會有頗多啟發。
美國動輒利用美元要脅,甚至進行制裁的霸權行為一直令不少國家敢怒而不敢言,但「去美元化」卻自今年4月,巴西總統盧拉(Lula da Silva)訪華時再次掀熱烈討論。他說:
「每晚我都會問自己,為甚麼所有國家都必須以美元為基礎進行貿易?為甚麼我們不能以自己的貨幣為基礎進行交易?在金本位制度消失後,是誰決定美元是國際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不等於去美元化
盧拉在上海明知故問,與其說是「有感而發」,不如說是另有所指,並再次引發人民幣「將會」取代美元地位的熱烈討論。至於「將會」,到底是甚麼時候,它會多快到來,那些熱衷於討論人民幣「取代」美元的分析員、評論員都不太理會。
在該峰會上,沈聯濤的研判是:人民幣國際化,並不等於去美元化。這就解鎖了部分投資者或經濟學家,對人民幣國際化與去美元化兩者之間「非此即彼」的迷思。他同時指出,美元一旦喪失主導地位,是美國自己輸掉的,而不是其他國家爭取得到的。大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意味。
圖一顯示了截至去年4月,全球100萬億(美元.下同)生產總值(GDP)的分布。沈聯濤指出,地緣政治的對抗持續造成了全球多極競爭。美中兩國佔了全球GDP最大的兩個份額,分別是:逾25%及約20%。據中國社科院估計,中國作為美國的競爭對手,其GDP約是美國GDP的78.6%及其淨財富的80%。
在「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思維下,美國怎會容許中國跟車太貼?更何況按這圖數據預計,中國於2030年,即不用7年之後,中國的GDP將超越美國!這對美國這個自1871年以來,便一直是世界「冧巴溫」的經濟體來說,150多年實際利益及無形的冠冕,會在7年內便將失去,真是情何以堪!
GDP萬億俱樂部的暗湧
全球「多極」競爭當然不單只有中、美,作為具有淨盈餘地區及國家,例如歐盟(16.6萬億)和日本(4.9萬億),以及「萬億級」強國的崛興,例如印度(3.3萬億)、南韓、巴西、俄羅斯(各1.8萬億)、伊朗(1.7萬億)、印尼、墨西哥(各1.3萬億)等,這些國家在環球金融及資本市場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也很值得留意。最諷刺的是,今時在國際經濟及金融市場較有話語權的國家,普遍是赤字國家,赤字總額比其他有盈餘的國家及地區還要多(表)!明知那些國家都外強中乾,卻要聽它們的話,國際社會不忿的心情,不言而喻。
全球GDP形勢如此,暗湧固然多,明浪也不少。麥肯錫的全球資產負債表宏觀趨勢(1970至2020年)(圖二)就顯示了,約自2020年起,全球債務增長而超越了GDP,而由債務驅動的經濟增長緩慢,而且缺乏生產力的提升,造成通脹威脅。
美元地位難以撼動
話雖如此,如看2020年全球股、債市場,美國均佔市場約4成(38%)(圖三),便知道美國(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場的領導地位不容易被撼動。由於美國科技股在2010至2020年間表現優異,確實帶動了其間美股市場佔有率上升,相對之下,歐盟市場份額則持續下降。
此外,新興市場對長期退休金及社會保障/保險基金發展不足,以及對證券市場關注不足,無法對債務的依賴去槓桿化,都是令美國可以繼續維持美元霸權的因素。
事實上,美國企業包括金融機構,一直從全球化的結果中獲利不少(圖四)。試問華爾街以套戥、槓桿化的投資,並透過外國直接投資(FDI)或外國投資組合投資(FPI)的模式,投資於新興市場經濟體,是否還會繼續與其他國家脫勾?
美國政府不願也不會輕易放棄美元霸權,美國金融機構食髓知味,飽食卻不饜足,怎不遏制中國(人民幣)的崛起?但正如沈聯濤所說,人民幣國際化,並不等於去美元化,大可「各有各做」。打鐵還須自身硬,人民幣可怎樣進一步走向世界?明天(21日)續。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你點睇?】民主派初選案,45名罪成被告判囚4年2個月至10年不等,你認為判刑是否具阻嚇作用?►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