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2022
炒數據
此文成於上周五(8日),7月8日,傍晚5時45分。當晚有美就業數據,市場紛認為唔知就業數據如何,唔敢郁,故上周五的港股下午市,幾是死蛇爛鱔橫行唔乜郁,這是可以理解,因為要等數據嘛!上周五,唔郁,等;本周三(13日),又有消費數據,又唔郁?又等?
日日都有可以左右大市的數據、事件,如日日都是明日等明日,明日何其多,分分鐘等到年卅晚收爐都唔使炒。對投資者言,投資決策永遠是個理性的推估(educated guess),所以才有巴菲特的投資金句:「人人貪婪我恐懼,人人恐懼我貪婪」,其意是,當眾人不理性地貪婪,我要理性地恐懼,當人人不理性地恐懼時,我要理性地貪婪。投資成功與否,在乎理性與不理性。
今文是記錄筆者對未公布的上周五美就業數據前的一個估量。
(iStock圖片)
市場看重上周五的非農就業數據,是因為市場這次對這個數據是十分矛盾。又希望就業數據好,那就可擺脫衰退陰影,但通脹就不會下,美儲局要加息75點子。但又怕數據不好,即是衰退會來,美儲局或會不用大加息,加50點子已夠,息重對股市的壓力可紓緩。
今時市場認為最好的就是職位增長是在17.5萬至25萬個,5月的職位增長是39萬個。
思考1:如新增職位由5月的增39萬個,跌至6月的17.5萬至25萬個,是否反映經濟已大幅放緩。話之佢衰退與否,無工做就無消費,美國經濟有逾75%是來自國內消費,這個職位大減會否使失業者要碌卡度日,但碌得幾耐,如到9月、12月都無工做,又已碌爆卡,則美國內消費就可以驟然而止,經濟可以斷崖下跌。
思考2:伴隨新增職位的增長減少,失業率應會上升,美儲局預期今年失業率是3.7%,明年3.9%,2024年是4.1%。鮑威爾謂4.1%的失業率已十分好,屬歷史上的低水平,因此,未來數月,以至未來兩年,4.1%失業率是個重要數據。一旦升穿,即是美儲局爆煲,會認定美國經濟危,要減息、放水來刺激了。失業率在4.1%下時,美儲局在緊縮方面仍鷹樣。
6月的失業率估是3.6%,如已一躍至3.7%即今年目標,美儲局要震一震,要考慮要不要加75點子息。
思考3:炒股是民心所向,當然這個民心未必一定是符合實情。市場一度將年底美息估在3.25至3.5厘,當經濟數據稍差時,又傳美儲局不會大加息,又估年底美息會在3至3.25厘間,但近日又估會回上至3.25至3.5厘間。
因此,在未有大經濟情況變化前,如十年美債息低見2.8厘就是過心雄,在十年債息在3.5厘就是過悲觀。上周四,美10年債息就由2.8厘升回上3厘區,美債券市場是估今次的美就業數據會不太差,故美儲局有加75點子息的誘因,還是他們炒高了,買定保險?
思考4:就業數據之後,市場仍要看香港時間本周三晚公布的消費物價指數,上月,市場估5月CPI是8.3%與4月齊平,但卻爆冷,升至8.6%。但今次筆者傾向估未必再大爆上,因為亞馬遜、Target等超市已開始大減價來清倉過多的存貨,這會拋低一下其他民生物用價,但汽油價就一定會升,直到CPI是到9%區。
思考5:如市場真如筆者所估而發展,則今次的就業數據非主角,反之本周三的消費物價指數才是美經濟終極之戰。
思考6:一個奇怪現象是,無論市場對就業數據估中與否,市場指數是會於數據公布後,六小時見回下,原因?市場對後市未敢樂觀。
市場之所以不敢樂觀,是因為市場看淡大圍經濟的發展,走筆至此要有結論,咁即是點呢?
話之美就業數據好與壞,後市未敢樂觀,所以港股上周五午市已也死蛇爛鱔了。
為支持筆者這個未敢樂觀的看法,就引用兩位淡友的觀點供參考。
橋水基金創辦人Ray Dalio在一次視頻解釋為甚麼美國在2022年起會發生大崩淡。
他說若以下這三個情況重複出現,美國就危:
1.製造大量債務及以印銀紙的方法把債務貨幣化;
2.政治鬥爭;美國政黨受民粹主義影響,政客毫不妥協,不惜任何代價,只求政治勝利,卻進一步令貧富懸殊,機會更加不均;
3.大國衝突;二次大戰後,由強國話事的世界新秩序帶來了和平及繁榮。他指出,1945年,美國擁有世界上八成的金錢、半個地球的GDP,軍事力量更是壟斷全球,但到有能力抗衡的蘇聯出現,世界便進入冷戰時代。
Ray Dalio強調,QE並不能提升生活水平,錢除了是交易媒介,也有儲值、保值的作用,但貨幣供應愈多,會令它愈不值錢,一個人負債變成了另一人的資產。他憂慮美國會出現滯脹(stagflation),屆時沒有足夠「真錢」重建烏克蘭、負擔軍費,以及支持環保、IT等領域上的發展。
筆者以前指出過,今時的通脹,跟1970年代的通脹有別,諾獎得主、世銀前首席經濟師兼紐約大學教授Paul Romer是樂觀的,因為今時通脹跟70年代的通脹有別。
Romer指上世紀70年代,市場普遍預期通脹穩步拾級上升,但今時預期通脹屬暫時性,總會回落,並不會像70年代的通脹脫韁野馬般失控。他反而建議,現在要力求經濟持續增長,以及彌補暫時性的增長缺口。
市場有滯脹的憂慮,Romer認為滯脹會否出現,很視乎市場怎反應。他以選美為喻:若人人都覺得選美勝出的就是最漂亮的佳麗,那麼冠軍自然就會變成最漂亮;同樣道理,若人人都覺得某人是某個人,那人亦會成為每個人心目中的某人。滯脹也一樣,這是預期的效果。
Romer認為,通脹未必不是好事,因較高的通脹可收窄工資差距,讓較低收入的人追上來。至於刺激經濟的措施,他指不妨借鑑1990年代,採取較進取的刺激措施,例如增加基建開支,增加就業職位,讓有能力又願意工作的人追上來。
名義利率與通脹平行,但實際利率才真正影響投資,他建議聯儲局要謹慎,避免過度反應,遏抑通脹。
有悲觀有樂觀,你的理性評估為何?
https://img.etnet.com.hk/column/images/stories/335/2022/07/20220711sikpea03.jpeg
後記:以下寫於上周五晚上10時半就業數據公布後,新增職位30多萬個,高於市場預期約10萬個職位(圖一至圖三)。據此美儲局會認為美經濟仍好,可以放心加息。如本周三消費物價指數又升,則美儲局7月27日應加息0.75厘。
債市似估中就業職位勁增,於上周四(7日)已由2.8厘區,升逾3厘,就業數據公布後,所有美息均升,準備美儲局加息了(圖四)。
美股一如過往六次公布就業數據一樣,無論市場估中還是估不中,都會先跌下,上周五亦不例外。
結論:第一:炒數據,要看債息,因為債市市場大場內精明的腦袋多,內幕消息多。第二:不用長篇分析,反正市場上變化因素多,一切的理論,分析在實際市場前,都是廢話,包括筆者上文,炒數據,不是要決定市升與跌嗎?
以前六次都是不論數據好壞都跌,今次亦不例外。下次呢?我會賭懶理分析,買跌!!!好笑?狗上瓦坑有條路嘛!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