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11/04/2023

馬克龍借訪華宣示他的「歐洲願景」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今年以來中美關係緊張加劇,華盛頓正動用一切力量拉攏其西方盟友和中國的鄰國,以便對中國實施軍事圍堵和經濟制裁,但美國的北約盟友法國卻在積極發展與中國的關係,與美國用意識形態劃線的外交政策大唱反調。法國總統馬克龍上周訪問中國,受到「超高規格的接待」,這不只是中法關係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且可能會給中歐關係帶來新的變化。
 
元首頻繁見面 中法各有所求

  中法兩國雖然政治制度不同,但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雙方都希望在不同領域發展雙邊合作,在國際事務中扮演積極角色。因此,馬克龍2017年就任總統後已多次訪問中國,如果不是受到新冠疫情的阻礙,其訪華頻率可能已超過德國前總理默克爾(默克爾在16年任期內曾訪華12次)。2018年1月馬克龍首次對華進行國事訪問,2019年11月再次對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第二屆中國進口博覽會,上周是他第三次對中國展開國事訪問。在這幾年間,他與習近平主席的面對面唔談則有七次之多,包括2019年習近平對法國的國事訪問和兩人多次在G20峰會上的雙邊會唔。上周發表的中法聯合聲明第一條就強調,「中法將延續兩國元首年度會晤機制」,由此判斷,習近平明年將在巴黎奧運會前後再次訪問法國。
 
  中法兩國領導人的定期接觸顯示出兩國關係的穩定性,即使在疫情期間,兩國元首也多次舉行雙邊視頻對話和多邊網上交流,與同期中美關係的狀況形成鮮明對比。中法兩國各有所求,法國希望增加對華出口。這次兩國簽署了豬肉准入等方面的協議,為法國農畜產品進入龐大的中國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雙方將擴大在航空航天領域的合作,增加一條空中巴士在中國天津的組裝線,令其產能增加一倍,目標是2026年實現每月可生產75架A320系列單通道客機。據中國媒體報導,2023年3月底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在役機隊中有2100多架空巴,市場份額超過50%。隨著天津新組裝線的投產,空巴在與波音的競爭中將擁有更大優勢,這對持有空巴股權的法國、德國、西班牙和英國企業都是好消息。
 

(AP)

 
  在北京舉行了中法雙邊會談之後,習近平又親赴廣州與馬克龍再次會晤,這被視為常規禮節之外的「加碼」,顯示出中方高度重視中法關係。一方面中國希望歐洲能成為多極世界的一極,不被美國的利益所左右。同時,保持甚至擴大與歐洲的經貿、人文、科技交往,有助於中國避免被西方陣營孤立,防止美國策劃的全面封鎖拖慢中國經濟發展。
 
  中法兩國的聯合聲明既代表了雙方在國際關係領域的共同利益,也清楚說明了兩國各自的訴求,以及雙方都不希望讓個別敏感議題干擾兩國關係的大方向,而烏克蘭危機和台海局勢則是最明顯的例子。
 
歐洲利益「多元」 法國目標明確
 
  馬克龍訪華前,歐洲一些政客公開促請馬克龍向中國施加壓力,使中國改變處理烏克蘭危機的態度。另有一些「親美」政客要求歐洲國家與美國聯手,從經濟上阻止中國的崛起,防止中國對歐洲「構成威脅」。還有一些歐洲「自由派」政客要求馬克龍捍衛「歐洲價值觀」,利用訪華的機會力挺台灣。雖然這些政客未必能代表歐洲大多數人的立場,但歐盟領導人似乎認為,有必要利用一切機會讓中國領導人聽到此類聲音。於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趁馬克龍訪華期間也到訪北京,以便在中法雙邊會談之外製造一個「中法歐三方會晤」的機會,當面向習近平闡述她所代表的「歐洲觀點」。她曾表示,見面時會要求習近平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直接接觸。事後她在北京的記者會上說,習近平同意在適當的時間和條件下與澤連斯基接觸。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她是碰了個「軟釘子」。從中國官方發布的新聞稿也可以看出,馮德萊恩的游說基本無效,三方也沒達成任何共識,大體上是各自表述立場。
 
  但對馬克龍來說,他的目標很明確,此行既要在經濟上為法國企業爭取利益,同時要在國際事務領域展現出法國自己的立場,簡單說就是法國不會完全與美國的外交政策保持同步,這也是法國自戴高樂政府以來的長期立場。馬克龍知道,美國有時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犧牲盟友,兩年前法國向澳洲出售潛艇的訂單被美國「撬走」就是一個例證。法國與德國的立場相近,希望與中國發展經貿關係,為本國企業和民眾帶來實惠,不打算按美國的意圖與中國「脫勾」,或因意識形態上的分歧而與中國展開對抗。
 
強化歐洲概念 促進「多極」共存
 
  基於上述原因,馬克龍的中國之行沒有聚焦於熱點議題,而是務實地探討兩國的合作與交流,並借這次訪問發出歐洲的聲音。他在接受歐洲記者採訪時指出,歐洲應保持「戰略自主」,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避免被拖入中美對抗之中。歐洲面臨的一大風險是被帶入並不屬於歐洲的危機之中,從而讓歐洲無法建立戰略自主。他明確指出台海危機可能造成的後果,「歐洲人需要回答的問題是,加速台海危機符合我們的利益嗎?不符合!最壞的情況是,在這一問題上歐洲人認為自己只是跟著走,需要先考慮美國的利益和中國的過度反應再採取行動」。 

 

(AP)

 
  馬克龍希望歐洲成為中美兩強之外的「第三極」,這不是他今天才有的理念。2019年他曾經形容北約的狀態是「腦死亡」,雖然烏克蘭危機令北約重獲生機,但馬克龍依然認為,歐洲不應被美國「帶著走」,因為烏克蘭危機導致歐洲更加依賴美國的能源和武器,而歐洲的命運本應掌握在歐洲人自己手中,這可能是馬克龍最想表達的意思。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