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3/08/2019

借鑑歷史 早日平亂

  • 葉劉淑儀

    葉劉淑儀

    葉劉淑儀(Regina Ip),本屆政府行政會議召集人、立法會直選議員,新民黨主席。1975年加入香港政府,其後晉升至保安局局長,於2003年離職。她從美國進修回港後,在2006年7月成立「匯賢智庫」、2011年創立「新民黨」,並擔任黨主席;並於2015年成立「海上絲綢協會」,擔任聯席主席,致力為香港社會服務。

    葉劉的地球儀

  最近,《經濟學人》雜誌以香港連場抗爭為封面故事,題目為How Will This End?我相信這不單國際社會關注,也是每一個香港市民都想問的問題。

 

  我沒有水晶球,但是我翻查了香港在1966年及1967年兩場暴動後港英政府所做的三份報告書,發現歷史是驚人的相似,我們大可從50年前發生的事故,對比其表徵、過程、結果,找出平息今日風暴的端倪。

 

 

 

(《經濟學人》雜誌twitter圖片@TheEconomist)

 

發掘引致騷動的深層次成因

 

  1966年4月5日至8日,因為天星小輪宣布加價5仙而觸發了一場大規模騷動。無業者蘇守忠絕食,市政局議員葉錫恩到場支持,學生及工人加入,示威者遊行至港督府、中區政府合署及中區警署,觸發騷動,暴徒向警察擲石塊、放火、毀壞公物,警方宣布宵禁。

 

  騷動期間警察開了93槍,發射了近千二枚催淚彈,駐港英軍有奉召出動但沒有開火。事件中共1465人被捕,當中323人被判入獄。

 

  港英政府在騷動平息後,成立了法定調查委員會,經深入研究後提出了兩份報告,一份是《1966年九龍騷動調查委員會報告》,另一份是《地方行政工作小組報告》。

 

  《1966年九龍騷動調查委員會報告》詳述了騷動的過程、警方的行動,並把示威者(Demonstrators)及暴徒(Rioters)區分,分別研究兩者的年齡、工作及行為等等。報告詳細分析了騷動的成因,首先排除了是由境外政治勢力引起,而是由香港積存已久的政治、經濟、社會、房屋和教育問題所引致。

 

  報告認為,當時中東局勢不穩,香港經濟正值低谷,受通脹困擾,有銀行擠提,地產市道疲弱,失業率上升。市民對港英政府及英籍官員不信任。再加上房屋供應不足,社區環境惡劣,欠缺文娛康樂設施。教育亦沒有長遠政策,當時未有免費教育,只依靠宗教及志願團體辦學,學額嚴重不足,年輕人欠缺接受教育及向上流動的機會,對未來欠缺憧憬及動力,最後乘勢向社會發泄怨氣。

 

  《地方行政工作小組報告》則提出實施選舉,但港英政府最終只決定重組政府在地區的架構,增加官民之間的了解,為市民提供更貼心的服務。政府應招募更多本地精英參予管治,於是推出民政主任制度,吸納優秀的本地大學畢業生加入政府,成為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橋樑。第一任民政主任是關佩英,之後有黎青萍及我本人。

 

  如今看來,今日香港潛藏的深層次問題和50年前大同小異,今次反修例風暴讓各種問題「浮上水面」,包括社會價值觀、土地房屋短缺、貧富懸殊、教改成效、青年出路等等,特區政府必須正視問題,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來回應社會訴求。

 

對比67暴動的三個階段

 

  1966年九龍騷動平息後,1967年又爆發了另一場史無前例的暴動,歷時八個月,形勢比1966年嚴峻得多。當時港英政府認為暴動是由境外政治勢力而非內部原因引致,因此並沒有成立法定調查委員會,而是做了內部官方報告(Events in Hong Kong-1967),交予英聯邦外交事務部。

 

  報告首先界定整場暴動是因為本地左派人士受了中國內地文化大革命的影響而引致,詳述1967年5月至12月期間每次事故的原因、抗爭手法、警方行動、拘捕情況及對市面的影響等等。報告認為暴動共歷三個階段--爭取支持的大型示威(Demonstrations to gain popular support)、癱瘓經濟的罷工(Stoppages of work to paralyse the Colony’s economy)及恐怖襲擊打擊士氣(Terrorism to undermine morale)--均以失敗告終。

 

  借古知今,我們不妨對比67暴動的推進過程、抗爭手法、明星效應、暴力程度,會發現與今日的反修例抗爭十分相似。

 

先衝擊 後罷工

 

  1967年4月,香港爆發了各類工潮。5月6日,新蒲崗香港人造花廠的被解僱工人集結示威,與警察發生衝突,揭開暴動序幕。之後左派報紙發動各種反政府宣傳,貼大字報,指控警察暴力,中國銀行大廈設置揚聲器長時間廣播。左派明星傳奇、石慧夫婦帶頭示威,圍堵港督府。連場暴動中,暴徒用石頭、玻璃樽襲擊警察,向警察淋腐蝕性液體,破壞路標、燒車、燒巴士、燒郵政局。當局一度宣布東九龍及港島實施宵禁。

 

  期間,左派工會提出五大訴求,和今天一樣,訴求包括「釋放所有被捕人士」。

 

  5月下旬至6月進入第二個浪潮。左派工會陸續號召罷工,巴士公司、天星碼頭、小輪公司、牛奶公司、媒氣公司、海事處、太古船塢、運輸工人、的士司機等,差不多天天有罷工及衝突。

 

  6月24日的聯合大罷工(General Strike)是高峰。當時,參加罷工的工人會遭即時解僱,沒參加罷工的會遭恐嚇。隨後還有罷課、罷市。但是報告認為這些罷工行動純為達到政治目的,已與早期的工潮無關。

 

  期間,左派陣營成立了「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逼害鬥爭委員會」,大專學院成立「反逼害鬥爭委員會」。港英政府則成立由霍德及楊啟彥等組成的「宣傳委員會」,負責製作短片、發布新聞,企圖引導輿論。同時,開始有各種社團組織表示支持政府。英國則派航空母艦堡壘號駐港,以示後盾。

 

  7月8日發生了沙頭角邊境衝突,百多名手持衝鋒槍的民兵圍堵沙頭角警崗,爆發槍戰,五名警察殉職。當局宣布沙頭角宵禁。

 

炸彈風潮

 

  報告指7月12日是整場暴動的轉捩點。在這之前,主要是示威者攻,政府及警察守,對警察造成沉重的壓力。7月12日,署理布政司在立法會宣布,政府將採取主動,反守為攻,以強硬手段平息暴動。警方迅速堵破多個左派工會據點及學校,沒收自製武器、炸藥、煽動性海報及文宣,拘捕工會領袖,查封左派報章,拘捕其編輯記者,也拘捕了傅奇和石慧夫婦。當時共拘捕了81人,有一位工會秘書死亡。

 

  而伴隨強硬拘捕行動的,則是暴動的第三階段,暴力不斷升級、惡化至恐怖襲擊,暴徒出動汽油彈、炸彈(土製菠蘿),襲擊及殺害警察,也有無辜市民包括一對7歲姐弟遭炸死,當中最為人所知是電台節目主持人林彬及其堂弟,遭暴徒狠狠燒死。炸彈襲擊到12月底才停下來,期間共發現8074個懷疑炸彈,當中1167個是真炸彈,造成51人死亡。

 

老師動員學生參予

 

  當年有大量年輕人、學生參予行動。報告指當時由左派學校及老師策劃及帶動學生參加暴動,有少女因藏有炸彈被捕,有男學生因為攜帶的炸彈爆炸而受傷,11月27日有學生在學校的爆炸中嚴重受傷。報告對於左派學校動員學生參加暴動,將他們曝露於被捕及受傷的風險之下,表示極度遺憾。

 

  後來,北京政府再沒推波助瀾,周恩來要求香港左派停止炸彈攻勢,暴動終於在年底慢慢平息下來。

 

盡快平亂 避免傷亡

 

  當時,倫敦亦十分關注香港的形勢,10月的時候,英聯邦外交事務大臣(The Minister of State for Commonwealth Affairs)Lord Shepherd親自來港視察。至於香港目前的情況,反修例示威持續兩個月後,中央兩大員在8月7日舉行了「香港局勢座談會」,當日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及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撐特首撐警察的發言,大可視為轉捩點,特區政府必須採取果斷行動,在局勢惡化前制暴止亂,避免有嚴重傷亡,對香港造成更大衝擊。

 

吸納人才 推動改革

 

  連續兩年兩場暴動,港英政府做了三份報告,當中推動改革的遠見,值得今日特區政府借鏡。後來麥理浩繼任港督,展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十年建屋計劃、九年免費教育、設立音樂統籌處、興建地區文娛中心,成立廉政公署,推行民政主任制度、撲滅罪行運動、清潔香港運動等等。

 

  而要推行一連串改革,便需吸納更多人才。當時華人政務官寥寥可數,麥理浩於1973年一次過招聘20名本地政務官,包括葉樹堃、馮載祥及譚榮邦等。俞宗怡是1974年入職的,我則是1975年。可見人才是政府管治團隊的重要一環,特區政府必須好好運用。

 

  50年前的港英政府有推動改革的決心和毅力,我希望特區政府在渡過今次難關,平息暴亂後,也能深刻檢討,痛定思痛,針對各種深層次問題,全面推行改革,才是正道。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親友自殺離世遺屬如何自處?身邊親友應該怎樣陪他們走出人生最低谷?► 即睇

我要回應30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吡吡發表於 2019-9-13 09:51 AM
  • #31
  • 各位老友,呢次singtaotv星電視總編輯梁建峰見解,好值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QxJ0Dk7hIw&list=PLl7zeOiApUFWIYOZw3sJuOPtDdk06O5Ao&index=3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Zen2012發表於 2019-9-9 10:05 AM
  • #30
  • 很有參考價值,想問以下一段之前,是否有些段落沒有刊登?為何突然跳到今日?
    「當時,倫敦亦十分關注香港的形勢,10月的時候,英聯邦外交事務大臣(The Minister of State for Commonwealth Affairs)Lord Shepherd親自來港視察。至於香港目前的情況,反修例示威持續兩個月後,中央兩大員在8月7日舉行了「香港局勢座談會」,當日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及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撐特首撐警察的發言,大可視為轉捩點,特區政府必須採取果斷行動,在局勢惡化前制暴止亂,避免有嚴重傷亡,對香港造成更大衝擊。」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19-9-5 12:27 PM
  • #29
  • 只要开放中港邊界便可解决一切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厘頭發表於 2019-8-27 09:14 PM
  • #28
  • 曱甴葯又嚟一劑,馬來西亞正式宣告,禁止曾在香港參與反送中習會、暴動人仕參與該國的地產買賣。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厘頭發表於 2019-8-27 03:11 PM
  • #27
  • 讓那些暴徒們清醒一吓頭腦: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OWB-p-XW5Y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住發表於 2019-8-18 06:28 PM via app
  • #26
  • 也來試談歷史
    歷史是不斷重覆的,但大同之中必有少異,以史為鑑時亦應先弄清楚少異,才可避免在改革過程中犯錯,否則只落得費時失事,事倍功半!
    其實香港人除原居民和不同國藉的新移民外,绝大部分的先輩皆是為逃避戰亂或飢饉或文革鬥争社會動蕩而逃到香港的難民。他們心中各有最终移居目的地,認為香港只是他們路過的地方,對此地没有歸屬感。再經歷67年暴動(暴動原因葉太己有詳细介紹),對政治更心悪痛绝,各種社會議提冷感,更因缺安全感,只專心賺錢!
    1/7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住發表於 2019-8-18 06:27 PM via app
  • #25
  • 67年暴動後港英政府對社會的改革阻力少,成效大,因有下列原因:
    1)中國左派收手,西方國家更不會攪亂自己友,政府再無外亂之憂,可專心内治;
    2)當時大多数香港人仍是難民心態,認定香港是英國殖民地,只是他們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對政府的改革不會多加意見,只偶爾有媒体“善意”提点;
    3)當時香港人多曾受文革之亂和暴動之苦,只求生活安稳。雖有拒共之心卻無反中之意,更不會否認自己是中國人;
    4)當時大家皆認同香港是英國殖民地,香港回歸中國是太遥遠的事,不會成為議提來討論;
    2/7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住發表於 2019-8-18 06:26 PM via app
  • #24
  • 5)最重要一点,現在香港人皆同意70年代至97回歸前,是香港社會經濟發展最迅速,最政通人和的時代!
    其實最大原因是當時港英政府運作是以行政主導!
    當時港督是以香港宗主國英女皇代表名義,全權管治香港。由他委任行政局及立法局議員,當中有些行政局議員還兼任立法局議員。由港督滙同行政局議員草議所有香港未來發展規劃及法律後,移交立法局“審議後通過”。過程當中幾無障碍,市民亦少發聲只專心賺錢,所以各項計劃得以全速發展。
    以上大约就是67暴動後至97回歸前的政治環境
    3/7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住發表於 2019-8-18 06:26 PM via app
  • #23
  • 现在試用以比較香港目前政治環境。假設香港亂局平息,政府再重施故技,采用改善福利懷柔政策(現已開始派糖),是否就能解决困局?
    1)就算亂局平息,外國勢力不會停手攪局香港,因已成棋子,港府無法專心内法;
    2)97回歸,香港新生代已视香港是我家,受自由民主思想影響,主動参與討論政府施政事務;
    3)現在香港已是富裕城市,新生代在物資氾濫的環境中長大,不知道先輩口中所説的“捱”字怎寫,更對政府派糖無感。現在80後年青一代父母,學生時代己受所謂“通識交學”洗腦,父傳子…。現在年青人是“反中”,更有部份自視為“香港人”不是中國人!;
    4/7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住發表於 2019-8-18 06:25 PM via app
  • #22
  • 4)現况是有心人已在年青羣体包括個别成年人當中成功炒起香港不是中國一部分的“港獨”議提!雖不實際,但已成時局不穩定其中一因素;
    5)97回歸後,政治生態已變,立法局議員由各業界及市民投票産生!政府運作已變由特首滙同行政局制起草政策規劃及法律,提交立法局“審議是否通過!”,以反對黨拒絶與政府合作,政府每提議必反!政府已無“政通”!
    特首政令不出特首府!港英時代政府官員回歸時過渡到特區政府,當中有多少願意效忠特區政府,多少仍抱前朝心態,陽奉陰違?葉太當時仍是局內人,應深有体會。
    5/7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住發表於 2019-8-18 06:24 PM via app
  • #21
  • 當時董生施政寸步難行,唯有行政改革,成立三司十一局望能貫澈施政,可惜成員多非政務官出身,不熟悉体制內運作,更有中槍問責下台,改革成效不大。政府亦無 “人和” 了。
    今次香港亂局,更顯出香港政府另一至命傷,就是政務官員的能力?!
    當前朝政通人和時,政務官只接受過執行訓練,從未能参加决策!只要按程序執行,也無犯错落台問責制,交到差就成。加上手頭擁有資料数據比外界多,自然覺得比大眾精明,好打得…。
    到特區時代,反對派仿效台灣在野黨(現在已是執正黨)街頭鬥争方法,說話加悲情,不管邏輯,以奪取眼球及話語權最重要。
    6/7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住發表於 2019-8-18 06:24 PM via app
  • #20
  • 反觀政府内部各自為政,每事按程序辦事,反應慢三拍。以今次亂局為例,全程看到政府官員,彷似小白兔入了森林,反應進退失據,左支右绌,手忙脚亂,猶如倒瀉籮蟹,一路捱打!為何如此?因為前朝師父冇教落如何做决策!
    以上就是回歸前後政治生態,社會情况,民思變化的分别。
    以史為鑑是對,但時代已變只用前朝懷柔政策效用有限。香港現實情况是經濟必然衰退,法治失效,治安敗壞,民心撕裂! 若要把已入ICU的香港從身救活執正,就必須要落重药,不要再瞻前顧後人權法治(其實在暴徒行為中已無人權法治):
    用霹靂手段,行菩薩心肠!

    7/7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19-8-18 03:14 PM
  • #19
  • 今日的年輕人為何強烈認為社會不公平,反而上ㄧ代沒有這種心態?
    這是美國黑人經濟學者Dr. Thomas Sowell所說的:
    自1960後期,福利主義在西方世界大行其道(詹森的"向貧窮宣戰",War on Poverty,大加福利),新ㄧ代不但沒有經歷過二戰後的物質貧乏,而且只知道社會有責任去撫育/養育他們,造成一種有(Entitlement)應份的心理,認為國家/社會/上一輩有責任去滿足他們的要求。
    但慾壑難填,ㄧ個慾望填補了,另一個又崛起,有免費教育,又要免費醫療,跟住就免費公屋,免費租用科學園創業等等,造成今天西方福利國家想減福利但很難,只好舉債QE等等,結果資產伴隨負債虛升,貧富更加懸殊,遲到無法搭上資產虛升的年輕人更加不滿,結果佔領華爾街,倫敦大暴動,法國黃背心,ㄧ些政棍將此轉移到外來人囗搶飯碗搶資源身上,民粹主義上升,右翼上台,社會分裂,不ㄧ而足。
    香港也是自1990年代起彭定康大搞福利主義,今天結下了這個苦果。
    陳佐洱當年的"車毁人亡"ㄧ語成讖。(copied)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Nordost發表於 2019-8-18 01:20 PM
  • #18
  • 葉劉扼要分析,相當簡潔到肉。

    對比67,現時情況有一大分別:香港有強大祖國做後盾,隨時可出招,一有恐襲,定會實施18條,迅速平亂;當年英國政府山高皇帝遠,亦要忌憚中國,所以對住真假炸彈,唯有死忍。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六十後男士發表於 2019-8-18 12:16 AM
  • #17
  • The rats mafia flee because the final showdown is coming soon.
    As usual, the juniors are left to sacrifice.

  • 引用 #16 北方北 發表於 2019-8-17 06:46 PM

    最近大佬各种借口纷纷离港,深圳武警集结待发,看来要有大乱了!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北方北發表於 2019-8-17 06:46 PM via mobile
  • #16
  • 最近大佬各种借口纷纷离港,深圳武警集结待发,看来要有大乱了!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9-8-17 04:17 PM via mobile
  • #15
  • 隻老篤生前系屬於边個呢?首先發現嘅我?心狠手辢嘅大童黨?定系毛都未生齊我就送咗俾佢又仲未識玩金丝猫嘅细童黨呢?咁啦,如果隻老篤仲在生,大家估下,可唔可能三個投票,選出一個可以令到隻老篤安定繁榮,过埋下半生嘅主人啦?

  • 引用 #14 吡吡 發表於 2019-8-17 04:16 PM

    我都有個历忠,童年时,我有兩個一大一小童黨,成日跟我去玩,大嘅同我差不多大,细嘅小五六歳倒,佢成日跟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9-8-17 04:16 PM via mobile
  • 該回應已被刪除。
  • 吡吡發表於 2019-8-17 04:16 PM via mobile
  • 該回應已被刪除。
  • 吡吡發表於 2019-8-17 04:15 PM via mobile
  • #12
  • 我都有個历忠,童年时,我有兩個一大一小童黨,成日跟我去玩,大嘅同我差不多大,细嘅小五六歳倒,佢成日跟住我去通山跑。
    有次三個一齊去捉金丝猫,我首先捉到一隻好巨型,初时我以為系粲眼虎,通常大隻而唔打得,於是我俾咗個细童黨,點知大童黨一睇,嘩!系老篤黎架!即系金丝猫中之皇者,最難得嗰種。個大童黨話:啊!俾咗冇得攞番!我話梗系啦,我俾咗佢就系佢嘅。小童黨固之然高興啦,但大童黨一野攞咗细童黨隻老篤,話我幫你看住啦,唔系就俾人攞番架嘞!佢講嘅时候望住我。到黄昏阿媽叫食飯,大家要收工嘅时候,個大童黨好唔甘心咁,要交番隻老篤出黎时,我睇住佢一野B!扲扁咗隻老篤,笑騎騎咁同我及小童黨講:嗱,隻老篤如果放喺你度,阿俊实攞番架。然後又望住我講:而家老篤瓜咗,你唔使恨咁多俾咗條靚仔啦!

    多年後,我工作都好幾年,聽聞個大童黨中學畢業後,一直冇工作过,及後因为經常喺大埔仔,一到雨夜,就着住黑雨衣,攞住把菜刀,四圍咁喺大埔仔巡村大叫:有殺冇陪!

    之後佢被拉啦入青山!

    真人真事,冇改篇!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