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5/12/2017

甚麼行業會被AI淘汰?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上周與一個香港高校交流團到北京訪問,主要是與當地的大學及創新科技公司討論教育及發展創新科技的諸般問題。無論在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孵化器啓迪控股公司、騰訊、百度,或是東升科技園,話題都或多或少涉及現時頗受重視的人工智能(AI)問題,百度更是研發人工智能的世界有數領先者之一。人工智能對經濟發展及就業影響都很大,我不能不對此加以注意。

 

Alpha Go挫人類震全球

 

  幾個月前,當頂尖棋手對著Alpha Go都全無還手之力時,很多人都在驚恐將來人類的不少職位都要被人工智能或機械人所取代。但其實早在2013年,專門研究人類大事的牛津大學的馬丁學院(Oxford Martin School)的兩位教授費瑞(Carl Frey)及奧斯邦(Michael Osborne)已經發表了一份報告,用大量數據分析了702個行業,並算出在未來10至20年內每個行業的員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機會率。其結果頗為震撼,美國47%的職業都屬高風險類別,隨時可被人工智能及自動化取代。

 

涉及人與人關係的工作如護士,較難被科技取代。

 

  我們若更具體一點,可以各自檢查一下自己行業被淘汰的機會率。報告顯示出,有近百個行業有95%或以上的機會將被淘汰,例如會計、核數師、銀行職員、借貸經理、保險從業員、手錶修理匠、圖書館技術員、核能發電操作員、郵局職員、秘書、行政助理等等。有些行業稍好一點,但也好不到哪裏去,例如的士或巴士司機有89%的概率會被取代。但也有些行業被淘汰的機會很低,例如醫生、心理師、精神病治療師、幼兒老師、考古學家、護士、行政總裁、工程師、攝影師、數學家、律師等,被取代的機會都低於5%,算是十分安全。讀者如想更精準評估自己行業的前景,可自行在網上找來這兩位學者的報告捧讀。

 

  不會人人都同意上述報告的結果。若這麼多的職位被淘汰掉,社會容易出現不穩,所以也有人主張減慢人工智能的發展。但就在最近,上述報告的其中一個作者奧斯邦與研究基金Nesta及教學機構Pearson卻發表了另一個報告,再行分析2030年的就業情況。這個新報告對就業市場樂觀一點,47%職位的淘汰率減至20%左右,另外有約10%的行業尚會對員工有更大的需求,但其餘的70%職位,卻要面對很大的不確定性,目前不易估計到了2030年情況會怎樣。

 

  無論是上述2013年或這個較新的報告,都顯示香港的就業市場可能也會出現大問題。香港素來以專業服務業及金融業見稱,但2013年的報告已預測會計、銀行從業員、保險業從業員有高概率會被人工智能淘汰。2017年的報告也認為財務專家/分析員只有29%的概率會見到社會對自己行業的需求會增加。

 

宜學懂大數據及Fintech

 

  我們只要思考一下電腦及人工智能在甚麼領域可以做得很好,便可知上述的論斷有些頗有道理。一般而言,需要較低教育水平、重複性的工作,電腦可以做得比人好。若涉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工作,例如護士、心靈治療師等,機器沒有這麼容易取代人。對某些行業,例如醫生等,我倒沒有報告的作者這麼樂觀,據我所知,不少醫療機構已在利用電腦取代部分醫生的工作。

 

  我們若檢視一下科技對人類影響的歷史,也可發現科技能帶來重大的利益,使到我們可以用更短的時間做到更多的事。問題是科技的進步會否快至社會無法適應,有些人永久性地被新科技淘汰掉,這不是我們所希望的,我們希望人人都可繼續就業,但辛勞的工作時間卻可減少。這裏也有另一規律,誰能夠懂得使用新科技,他被淘汰的機會便會大減,而且生產力更可上漲,是就業市場的贏家。如何做到此點?在尚有時間作出前途規劃時,我們應先補補課為自己增值。例如與其當上一個數量金融的分析師,不如學懂大數據及金融科技(Fintech)。我們的教育系統也要幫助我們早日進入新行業中。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成人亦會專注力不足?嘉賓分享中年確診過度活躍症+自閉症過程!► 即睇

我要回應4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吡吡發表於 2017-12-19 11:39 AM
  • #5
  • 我認為乜行業都唔會被AI淘汰,

    相反,任何行業都會因為AI嘅成功而更有助其發展,

    就以Alpha Go為例,知唔知有幾多圍棋友心想一試Alpha Go嘅威力呀?

    開車易定駕馬車易呢請問?冇咗馬車後,私機多咗定少咗呢又?

    所謂職位,正如股票經紀係少咗呀,個網上投資市場大咗幾多又多咗幾多人搵食呀?

    一帶一路有數齊齊搵,搞到大個場就乜都冇有怕啦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17-12-18 12:42 PM
  • #4
  • 三批博弈论https://tieba.baidu.com/p/5481970033
    为啥肯德基和麦当劳开在一起?那是霍特林博弈。为什么不开在一起了?再做一种博弈模型出来。那为什么以前开在一起后来又不开在一起拉?那一定有个让各种博弈模型互相博弈的大博弈。所以博弈论经济学家们都是魔术师,刷的一下就能变出3篇论文


    收起回复举报|4楼2017-12-17 13:47

    红西日: 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沉默的螺旋”与“反沉默的螺旋”,一个概念养活一批学者,功莫大焉。
    2017-12-17 13:59回复

    炎海罗破: 回复 红西日 :也是服哦,博弈论这种稍微明白的人都知道有问题,那么多高等学府还在用╮( •́ω•̀ )╭
    2017-12-17 15:27回复

    李俊慧econ: 所以我在“讲义”里批博弈论时说它改一下局限就可以搞一种新的博弈出来,局限千变万化,它也可以搞无数种博弈了,是典型的特殊理论。
    2017-12-17 19:03回复

    李俊慧econ: 其实只要稍作“事实验证”,很容易就会发现很多博弈论的结论错漏百出,“囚徒困境”算是表面上最不容易看到错误的博弈了,怪不得它流传甚广。
    2017-12-17 19:04回复

    上将马弓手: 回复 李俊慧econ :囚徒困境不仔细想确实看不出错,从逻辑上找不出错。但是仔细想就会觉得囚徒困境根本

  • 引用 #3 GreatChinese 發表於 2017-12-18 12:38 PM

    “霍特林博弈”的大意是两家商店在一条消费者分布均匀的道路上选择开店地点。如果在道路的一左一右这两个极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17-12-18 12:38 PM
  • #3
  • “霍特林博弈”的大意是两家商店在一条消费者分布均匀的道路上选择开店地点。如果在道路的一左一右这两个极端点开店,最右(左)边的消费者光顾最左(右)边的店要走的路途最远,成本太高就降低了他们光顾的意欲,于是位于两个极端点的商店都难以吸引位于另一个极端点上的顾客,便会向中间移动。当开店在正中的点上时,两个极端点上的顾客是路途最远的,但也只是道路的一半,成本低了一半,还是会光顾,于是在中间开店能吸引最多的顾客,是最优选择。结果就是两家商店都会挤到中间去开店。
    “霍特林博弈”经常被引申用于解释政治领域的两党制下为何政见主张都往中间靠拢的现象。然而首先这博弈就无法解释多党制——欧洲国家的多党制下就常有极端主张的政党出现。其次,这博弈似乎对美国的民主、共和两党的政见相近、且都比较中庸解释得很好。然而,大家都知道最近一次的美国总统大选恰恰是呈现出两党各走极端的现象,“霍特林博弈”又该如何解释呢?这不就跟麦当劳和肯德基久已不再挤在一起开店有类似之处吗?套套逻辑地说,以前美国两党的政治主张都向中间靠拢,是因为某个或某些关键的局限条件使然,现在显然是这个或这些关键局限发生了变化,但如果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17-12-15 12:28 PM via mobile
  • #2
  • 柴米油盐酱醋茶问题解决
    以后唔使做,大家便可以
    书画琴棋诗酒花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