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4/01/2022

日系電動車逆襲!Toyota、Sony全面轉型投向電動車,挑戰Tesla龍頭寶座!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方展策

    方展策

    少年時,曾研習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可惜學無所成,僥倖畢業。成年後,誤打誤撞進入傳媒圈子,先後在印刷、電子、網絡媒體打滾,略有小成。中年後,修畢資訊科技碩士,眼界漸擴,決意投身初創企業,窺探不同科技領域。近年,積極鑽研數據分析與數碼策略,又涉足 Location Intelligence 開發項目;有時還會抽空執教鞭,既可向他人分享所學,亦可鞭策自己保持終身學習。

    智城物語

  在全球鼓吹碳中和的浪潮下,電動車市場逐漸茁壯成長。但日本作為汽車生產大國,在首輪電動車爭霸戰以致錯失先機,讓美國特斯拉(Tesla)異軍突起,一舉奪下電動車龍頭寶座。不過踏入2022年後,此局面或會發生顛覆性變化:豐田汽車(Toyota)公布將對純電動車投資4萬億日圓,目標是2030年電動車銷量達到350萬輛;Sony亦宣布成立新的子公司,正式投入電動車業務。在Toyota與Sony帶領下,究竟日本汽車產業能否重現昔日榮光呢?

 

新兵Sony跨足電動車領域

 

  在剛結束的CES 2022電子消費展上,最令人震撼的消息是,Sony決定跨入電動車市場,並展示了第二款概念電動車「Vision-S 02」。其實,在上屆CES展會上,Sony已發表首款概念車「Vision-S」,惟當時表示此車只是用作測試其自動駕駛感測器與雷達技術。誰也沒有想到,該公司在短短一年後,突然公布完整的電動車發展藍圖,昭示其進軍電動車產業的決心。

 

  Vision-S 02是7座位的5門休旅車款,基於4門房車Vision-S 01的同一組底盤改進而成。其前、後軸各有一組268匹馬力(200kW)輸出的電動馬達,配搭車子底盤的電池組,合組成四輪驅動系統,使到總輸出馬力達到536匹,0km加速到100 km只需4.8秒,最高時速可達240km/h,規格算是不俗。

 

  作為電子消費品大廠,Sony當然有在Vision-S 02好好用上其兩大看家本領:CMOS感光元件與影音娛樂系統。這款電動車的車身四周裝配逾40枚感測器,包括18組感光元件鏡頭、18組雷達與超聲波探測器,以及4組光學雷達(LiDAR),組建成Level 2+的自動輔助駕駛及環境感知系統。

 

5G、影音、電玩集於一車

 

  車內駕駛艙的整個儀表板由5塊屏幕組成,最外側兩塊是電子後視鏡,駕駛座前是車況儀表板,中央與副駕屏幕則是娛樂與導航系統,後座乘客前方亦各有一塊觸控屏幕。車內又設有飛時測距(ToF)駕駛認證系統,既可偵測駕駛者與乘客的手勢動作與唇形,實現手勢與語音指令操作,又兼具身份辨識、生理監測功能。

 

  座位內部嵌入音響喇叭,能夠以360 Reality Audio立體空間音訊技術,營造環迴立體聲效果;用戶又可使用Bravia Core for Vision-S娛樂系統,把影片畫面全景投映至車內大屏幕,甚至可透過雲端網絡連線玩PlayStation遊戲,讓車廂變身移動電影院與遊戲機中心。

 

  同時,Vision-S 02也具備5G連線功能,可以像Tesla電動車般,藉由OTA(Over-the-Air Technology)技術,透過電訊網絡進行軟件系統更新,甚或進行遠距遙控駕駛。目前此車正在歐洲進行Level 2+的行車測試。

 

藉訂閱制讓一輛車賺10年

 

  為開展電動車業務,Sony更同場宣布,將於2022年春季成立新的子公司「Sony Mobility Inc.」。Sony社長吉田憲一郎透露,子公司初期將由Sony全額出資,之後或會引入外部資金。他又表示,Sony電動車業務營收將不同於現存的汽車銷售方式,而是採用訂閱收費模式,類似Sony機械狗aibo的訂閱制。

 

  用戶花錢購入aibo後,還要額外繳付月費,才能讓aibo連接專屬雲端平台,獲取最新學習數據,學曉更多新技能,實現aibo自主進化。Sony常務川西泉更明言,生意不是在賣出電動車後就結束了,「而是透過軟件,在5至10年間,創造讓車子進化的環境。」由此可見,Sony希望憑著訂閱機制,讓一輛車能夠賺足10年。

 

  今次幫助Sony製造原型車的合作夥伴,分別為奧地利車廠麥格納斯太爾(Magna Steyr)、車用零件廠商博世(Bosch)和ZF等。據悉,未來Sony電動車會採用模組式設計,再委託外部合作夥伴代為組裝生產,相信麥格納斯太爾將會是熱門之選。

 


目前Sony已發表兩款電動車型,分別為4門房車「Vision-S 01」(右),以及7人座5門SUV休旅車「Vision-S 02」。(圖片來源:Sony官網)

SONY Vision-S 02車頭採用貫穿式LED燈組,兩旁有兩道導流的通風口設計;來到車側,車門採用隱藏式把手與數碼後視鏡,讓車身保持流線型。(圖片來源:Sony官網)

SONY Vision-S 02前後左右共配有40組感測器,能夠覆蓋全車周邊360度的感測範圍。(圖片來源:翻攝Sony官方YouTube影片)

SONY Vision-S 02車廂內大量使用液晶屏幕搭配中控台觸控面板:駕駛座前方設有數碼虛擬儀表板,中控台、座乘客座前方都裝配大尺寸觸控屏幕,可供影片播放。(圖片來源:Sony官網)

Sony展示了5G遙控電動車的示範:身處東京的測試人員能夠遠距操控在德國賽道上的Vision-S,順利跑完整圈賽道。這項新功能或許對減少酒駕車禍有一定的幫助。(圖片來源:翻攝Sony官方YouTube影片)

 

老將豐田「認錯」再出發

 

  除新兵上陣外,老將豐田汽車亦終於下定決心,全面投向電動車業務。2021年12月14日,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在東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突然宣布計劃在2030年前推出30款電動車,到2030年更要一年賣出350萬輛電動車;這個數字比半年前由他親自定下的200萬輛銷售目標,大增75%。此舉被外界解讀為豐田章男「認錯」了:從敵視電動車,變為擁抱電動車。

 

  2020年12月,豐田章男在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年會上狠批:「電動車熱潮是過度炒作!」2021年11月,豐田更聯合其他日系車廠,拒絕簽署規定在2040年逐步淘汰燃油車的《格拉斯哥氣候公約》(Glasgow Climate Pact)。

 

  然而,如今豐田終於要轉軚了。2021年12月初,豐田在歐洲布魯塞爾承諾,到2035年在歐洲只會銷售零排放汽車。幾天後,該公司又公布,將會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興建旗下首家美國電池工廠,預計於2025年投産。跟著,豐田便在東京發布會上表明要提高電動車產量,更宣布投入4萬億日圓(約2,700萬億港元)來實現目標;當中針對電池的投資額為2萬億日圓(約1,350萬億港元),這比2021年9月發布的1.5萬億日圓,再加碼5,000億日圓(約338萬億港元)。

 

今年推首款電動車bZ4X

 

  豐田表示,預計2022年中推出首款純電動車「bZ4X」。名字中的「bZ」是「beyond Zero」的縮寫,意思是「超越零排放」。豐田希望其電動車除不會造成空氣污染外,還可以提高車主的駕駛樂趣。bZ4X開賣後,廠方會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不同車型的bZ電動車系;有消息指,小型休旅車「bZ Small Crossover」很有可能在2022年登場。

 

  至於豐田旗下高檔車品牌「凌志」(Lexus),首款電動車RZ 450e亦已亮相,有很大機會在2022年底發表上市。廠方目標是2030年前在北美、歐洲與中國發售的Lexus車型全面轉換為電動車;到2035年,全球發售的所有Lexus車型都會是電動車。

 

  事實上,包括豐田在內的傳統車廠近期已開始意識到,從燃油車到電動車的轉型不會是循序漸進,而是異常快速且激烈的過程,可能會像蘋果(Apple)進入手機產業後,顛覆既有市場格局,使當時市場龍頭諾基亞(Nokia)被邊緣化,一夕之間失去龍頭寶座。

 

  日産汽車(Nissan Motor)前高管Andy Palmer更直言,汽車產業向電動車的轉型速度可能比所有人預期的還要快。因此,豐田毅然加大投資電動車,以免自己在這場轉型淘汰賽中淪為「汽車界Nokia」。

 


豐田章男在東京發布會上宣布:「我們計劃在2030年前,推出30款電動車!」,跟著他雙臂—張,背後布幕徐徐落下,三大排電動車「車海」強勢列陣。(圖片來源:Toyota官網)

Toyota bZ4X車頭的細長LED燈組搭配封閉式水箱罩,葉子板兩側同時加入多重折線處理,車身則採用雙色塗裝,使得外形看起來更顯前衛。(圖片來源:Toyota官網)

外形極富科技感與運動風格的Lexus RZ 450e,採用與Toyota bZ4X相同的e-TNGA底盤平台,外界估計或會於2022年底推出。(圖片來源:Lexus官網)

豐田在加大投資電動車之餘,依然未有放棄推動氫氣車的發展。2021年12月,廠方發表GR Yaris H2氫動力內燃機實驗車,以測試氫燃料引擎的潛力。(圖片來源:Toyota官網)

 

Tesla擴充產能鞏固優勢

 

  面對豐田、Sony等日系車廠的強勢反撲,特斯拉也毫不懈怠。該公司計劃投資1.88億美元(約14.66億港元)來升級上海超級工廠的設備,並會增聘4,000名工人,讓整體工人數目達到約19,000名。德國柏林、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兩家新廠亦正著手準備量産Model Y。

 

  Tesla透露,Model 3與Model Y的交車時間已延長到6個多月,故此有足夠的訂單來滿足這些新增産能。德意志銀行認為,市場對電動車的需求遠超行業的生産能力,因此當下市場決勝關鍵已非訂單數量,而是產能與成本控制。現時Tesla在這方面無疑是具有頗大的領先優勢。

 

  雖然特斯拉在市場早期階段佔有領導地位,但是在進入下一個階段時,會有愈來愈多新舊玩家進場,其龍頭寶座或許會受到動搖。惠譽國際咨詢公司指出,相比起電動車公司,傳統車廠在規模、製造經驗、品牌忠誠度上擁有較大優勢;豐田的巨額投資,更讓它與電動車公司競爭時處於較有利的位置。市調機構IHS Markit評估,現時Tesla在美國電動車市場的佔有率略高於50%,但到2025年可能會大幅滑落至20%。由是觀之,電動車爭霸戰最終鹿死誰手,還是有待觀望。

 

Read More:【智慧城市動工】豐田自建Woven City測試無人車,實現智慧出行轉型大計!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