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2020
【零售死亡谷】成本高、利潤低、損耗大?生鮮電商實現盈利要等三至五年!
Jimmy Leung
Jimmy Leung
私募基金負責人,擅長結合傳統經濟及互聯網、管理業務分別在倫敦、矽谷,香港。涉及房地產、互聯網及跨境電商等產業,與多國實業家、創業家、天使投資等擁有廣大的人脈。行事低調,口頭禪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改朝換代Digital
本欄逢周一更新
幾年前,一位內地朋友跟我說,她通過電子商務買大閘蟹寄給遠方親人,當時覺得不可思議:收到的父母敢吃嗎?會不會是死蟹?電商也實在太厲害了,居然已經在開始搶雜貨舖、海鮮檔、批發商的生意了。
時至今日,很多朋友吃的蔬果有時也是通過電商網站由日本寄過來,食品從農場運到香港手上,基本上只需兩至三天,甚至較送到日本九州還要快。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突破2,000億元,而網上的交易額僅為1%不到,去年只有200億元,未來這一比例有望達到10%,2,000億以上的市場規模是各方看好的根本原因。未來3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仍會保持年均35%的增長率。
由於進口生果、牛肉豬肉等高價生鮮有著龐大銷量,進口商都有著數十億,甚至百億的營業額。電商的銷量根本無法與進口商博弈,導致看不到希望。
「生鮮電商」或「網上街市」交易規模是電子商務最後的一片藍海。目前,近1,000家網商在經營,上面東西的質量、保鮮度應該是沒問題的,送貨速度也沒問題,可是無一家賺錢,包括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這到底是甚麼原因呢?如有一天,Big Big Channel及HKTV Mall要踩入這領域,又有沒有勝算?
(圖片由作者提供)
我們有必要對比各國零售的差異。
美國超市是可以對用戶做到非常精細化的細分,而很多國家卻做不到這一點。對於零售企業而言,不能進行用戶細分,就不能提供大比例的差異化商品,產生的惡果短期是同質化競爭不斷,經營力不高。
生鮮電商從上遊的供貨、產品質量把關、買手的選擇到物流、營銷、運營、管理等,整個供應鏈條非常複雜。這導致零售管道在過去20年愈來愈靠地產化,靠收取租金、上架費、扣點等二房東方式來盈利。同時,通過壓榨供應商的數期來提高自身槓桿,實現健康現金流來支撐新門店投入和虧損。傳統超市管道只有高檔和低檔,更細分層次沒有實現。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既然生鮮零售目前所面臨的機會是細分的用戶沒有被滿足,那用戶的細分該如何做到?
蔬菜、海鮮、肉類、朱古力等必須做到全程冷凍,有部分水果可以使用常溫物流。我家師奶經常幫襯的日本網店Oisix,公司基本上沒有特別的倉庫儲存食品,顧客在網上訂購後,公司會聯絡相關農場將農產品運到東京附近的運輸中心,其後送到顧客處。其實,Oisix剛於東京設立門市,開拓另一種購物模式,日本總公司亦打算在港實行此類計劃,或在超市租用貨架,以直接接觸目標顧客。
(圖片由作者提供)
然而,全程昂貴的價格,也讓商戶承受不起,冷凍物流的費用佔據了生鮮電商四成成本,目前,跨區域全程冷鏈只有順豐、嘉里能做,但極高的物流價格對於電商來說還是難以接受。
成本高、利潤低又高損耗,蔬果三天不動就是損耗。這是比快速消費品死得更快的產品,平均損耗率在10%以上。中國幅員遼闊,冷凍物流基建目前僅在重點區域實現突破,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這依然是制約生鮮電商發展的一大瓶頸。
因此,生鮮電商極度燒錢,實現盈利至少還需三至五年的沉澱,各自為戰廝殺的局面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日子,難怪電商無一賺錢。
《說說心理話》說說心理急救:遇危急事故應如何面對?點樣正確提供情緒支援?講錯說話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