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2019
反修例4個月2379人被捕 32%未成年 張建宗:震驚痛心
心理支援4個月接169求助 7%想自殘傷人 專家憂每況愈下
修例風波持續逾4個月,截至10月4日,紅十字會心理支援熱線共接獲169個求助,約7%有傷害自己或他人想法;而在整體求助個案中,約2成是須轉介臨床心理學家處理。專家認為,港人心理健康每況愈下,情緒與人際關係等日益轉差,部分求助者每天只能睡2至3小時,擔心若衝突持續,未來情況會再惡化。
香港紅十字會至今為1,800人提供急救及心理支援,該會臨床心理學家張芷喬表示,該會心理支援熱線6月至今共開放了20日,一般會安排在大型衝突翌日提供服務,求助個案不一定經歷事件,可能是目睹相關畫面,對現況感無助、憤怒或不開心等,因而造成情緒困擾,甚至影響生活,另有部分則涉及人際關係衝突。
在6.12、7.21及8.31事件後,紅十字會支援熱線收到的求助個案較多。
在6.12、7.21及8.31事件後,收到的求助個案較多,尤以7.21元朗白衣人襲擊事件最明顯,張指,不少個案為元朗居民,事發後對外出感驚恐,「曾有女士居於附近地區,當晚得悉襲擊後,翌日因驚慌不敢上班及推掉社交邀約,甚至不敢外出用膳,要依靠外賣,為時達2天。」求助個案中亦有記者,因工作日夜觀看衝突畫面而感困擾。
部分求助者 僅日睡兩小時
張芷喬表示隨近日事件發展,發現港人心理健康狀態似乎愈來愈差。
社會衝突亦影響人際和家庭關係,張表示,有個案原每周定時返家吃飯,但為避免因社會事件與家人摩擦,不再回家吃飯,「我們擔心家庭變成第二戰場,整個生活規律被打亂。」另有個案為前線示威者,但家人為現職警員,憂慮一旦於衝突現場見到家人會無從面對。輔導員一般建議雙方着重彼此關係和感受,不應要對方接受自己立場,如父母不同意子女參與示威,也可表明是憂慮其受傷,「簡單盛碗湯、煮個麵也可表達關懷。」
張指,在整體求助個案中,約2成是義工。她認為情況需關注,轉由當值臨床心理學家處理,其中7至8宗個案曾作跟進,大部份因本身有情緒或精神問題,如思覺失調或抑鬱症等,近日事件成導火線,約7%人更出現自殘或傷害他人想法。
張分析,由6月至今,輔導員認為港人情緒健康每況愈下,「我們感覺隨事件發展,心理健康狀態似乎愈來愈差,包括情緒與人際關係等,很多方面較初期更差,部分人每天只能睡2、3個小時,情況日益嚴重。」隨着事態未有緩和迹象,她憂慮情況會繼續惡化。
急救員無面罩 遇催淚彈需撤退
陳燕儀
紅十字會人員近月在公眾活動場地附近提供急救站服務,至今共設立47次,處理多達661名傷者,其中11人需送院。該會青年及義工事務主任陳燕儀表示,急救站一般不會處於衝突最前線,故求助以擦傷或身體不適居多,如熱衰竭或暈眩。
不少前線義務急救員一般會佩戴防毒面具,但陳表示,紅十字會守則規定所屬人員應避免令人誤以為參與衝突,故不會佩戴防毒面具,如有催淚彈便要馬上撤離,「10月1日有長者出現心跳過快,一度昏迷,我們曾使用自動除顫器,期間附近有警員施放催淚彈,幸好當時已完成施救可撤離,患者得以清醒送院。」她強調,該會人員以中立態度在現場施救,籲所有人尊重急救員工作。
下一頁 中大校長晤學生校友 火花四濺 段崇智:言論自由亦要尊重他人
轉載自: 晴報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