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2020
學者:施政報告值70分 集各部大成以量取勝
大灣區篇:加快融入大灣區 補貼工資鼓勵年輕人北上
返內地工作對年輕人究竟有幾大吸引力?公司又願不願意聘請港年輕人?今年施政報告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派駐本地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城市工作,名額2,000個,政府會為公司提供工資補貼。有報道指,2,000個名額當中,有1,600個屬一般職位,另有400個屬創科職位。
是項計劃應屆大學畢業生的港人都可參加,月薪1.8萬港元的一般職位提供1萬元補貼,換言之公司僅付8,000元。另創科職位月薪至少2.6萬元,政府會補貼1.8萬元,公司僅付8,000元。為期18個月,有關開支由防疫抗疫基金預留4.3億元。
合眾人事顧問總經理蘇偉忠表示,過去香港公司派駐內地多是管理層或培訓者,有經驗獲信任,為不是經常返內地公司的老闆管理內地的公司,只有小部分會請新畢業生返內地工作,例如會計師樓要返內地核數,又或做管理層助手。
職位潛力龐大 加薪幅度更高
他指,月薪1.8萬元對部分年輕人會有吸引力,現時大學畢業生入職中位數一般是1.3萬至1.6萬元,個別專業學科如醫科或金融機構的Manager Trainee,起薪可能會再稍高到2萬元。
他又指返內地工作年輕人的比例一直不高,但早幾年由於內地經濟增長高,的確吸引一小部分香港年輕人,「有求職者講明希望返內地,覺得發展空間大,例如加薪香港得3%至5%,但內地可以去到6%至10%;若有機會升做管理層,可能香港只是管理幾間舖十多人,但內地有機會管過百人甚至跨省店舖等。」
此外,內地公司也少請港人,不似10年8年前,「當年內地公司請港人,想引入香港經驗和管理,簽幾年合約,但現在他們要學的都學了,還可能比你強,會寧願請當地人,香港人再不吃香。」
近兩周香港進入第四波疫情,即使有人手需要,但很多公司已凍結或拉長了聘請程序,例如不設面試或甚至暫停。今年搵工不易,尤其不利畢業生,「經濟好時請人難,僱主願放培訓資源請新人,但現在寧可請有經驗的,立即上手開工。」
香港人才管理協會副會長梁偉佳指,香港年輕人返大灣區工作是看長線,「例如你返中山工作,獲得大灣區的區域經驗,而不是一個地方之經驗,將來你返香港,你擁有的是區域經驗,擔當區域工作角色。」早前該會跟浸大等機構做薪酬調查,指今年畢業大學生月薪約1.4萬至1.5萬元,現時政府津貼至1.8萬元,他指是高於一般平均薪酬。
9項大灣區措施
1)CEPA框架下保險業在大灣區設售後服務中心為內地港人及內地人提供服務
2)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試行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及醫療儀器安排
3)香港註冊外用中成藥簡化審批流程在大灣區註冊及銷售
4)「大橋港車北上」不設配額,合資格的香港私家車經大橋進出廣東省
5)調整部分陸路口岸的功能及延長通關時間,新皇崗口岸將可「一地兩檢」
6)協助本港大學在大灣區內辦學
7)推行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和「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吸引港青北上。
8)成立「泛大灣區外來投資聯絡小組」作為投資對口單位
9)通過香港賽馬會推進大灣區馬產業發展
年輕人願意上大灣區工作嗎?
林小姐 現就讀大四
不喜歡國內的環境,而且我認為生活質素會下降。加上較想留在熟悉的環境工作,還有的是所讀的學科(心理學)在國內發展空間不大。
黎小姐 現就讀大四
不會去大灣區工作,雖然內地聲稱經濟發展好好,脫貧了,但仍然很多地方很窮。我對內地整體的信心不大。
不願透露姓名 現就讀大四
雖然計劃能提供多一個選擇予大學畢業生,但薪金在香港市場並不是一個吸引的數字,而且我對於香港的就業前景較有信心,因此短期內仍不會考慮前往大灣區工作。
關先生 2019年大學畢業生 現從事文職
1.8萬元起薪對大學畢業生來說雖然挺吸引,但社會環境才是我現階段最主要的考慮因素。
基建篇:3大基建 窺探香港未來發展藍圖
每年的施政報告,也可以窺探香港未來發展藍圖,今年的施政報告在基建方面的著墨,有3 大基建最矚目,包括在落馬洲河套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開展兩條鐵路(東涌線及屯門南)延線;以及配合新界北發展,加緊落實新鐵路北環線。
新界北發展 港深共建創新科技園
•全力發展位於落馬洲河套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並與深圳合作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一區兩園」,預計最快2024年落成部分樓宇
•與深圳市政府研究在位處深圳的新皇崗口岸採用「一地兩檢」安排,釋放香港落馬洲管制站超過20公頃土地作其他用途,稍後亦會與深圳共同探討羅湖口岸的優化
起動九龍東 發展自動行人道網絡
•推展「多元組合」模式的環保連接系統,包括在區內新增巴士/專線小巴路線
•發展自動行人道網絡串連啟德前跑道區、九龍灣行動區和港鐵牛頭角站
•打造貫通啟德發展區內海濱長廊和休憩用地的行人與單車共用的共融通道
•建造高架園景平台連接港鐵觀塘站
•在啟德發展區設置水上的士站
•啟德體育園將於2023年竣工,是全港最大型體育設施, 設有可容納5萬名觀眾的全天候主場館和1萬名觀眾的室內體育館、公眾運動場、以及約8公頃的公共空間
•啟德發展區總長13公里的行人單車共融通道將會在2023至2025年分階段啟用
躍動港島南 拓歷史文化旅遊點
•制訂海洋公園重生方案,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娛樂消閒及旅遊體驗
•活化贈送予海洋公園的珍寶海鮮舫,成為南區富特色的歷史文化和旅遊景點
•提升香港仔及黃竹坑一帶(包括香港仔避風塘、鴨脷洲大街等)的文化消閒設施,讓市民體驗漁村風貌、歷史文化和生態旅遊
•以海洋公園為核心,開拓連接其他地區及島嶼的海上旅遊路線,並擴大香港仔避風塘範圍及在沿岸提供更多登岸設施
•研究在已復修的石澳石礦場以公私營合作方式發展水上運動中心,為運動員和愛好水上活動人士提供先進的訓練設施
•透過活化工廈政策加快黃竹坑舊式工廈的重建或改裝,為不同新興行業及文化藝術提供更多營運空間
•研究重建或整合區內現有「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或設施,推動「一地多用」,並開展香港仔街市全面翻新工程
•採取「地方營造」手法,提升黃竹坑商貿區及附近海濱地區的行人暢達性,以及改善深灣道和布廠灣一帶的步行環境
北大嶼山 航天城2027年峻工
•機管局將於2022年啟用機場第三條跑道、2023年完成「高端物流中心」及2021至2027年分階段完成「航天城」發展項目
•機管局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發展多項新設施,包括興建自動化停車場、以無人駕駛運輸系統連接機場、「航天城」及人工島為「航天走廊」,及日後把系統伸延至東涌市中心
•盡快開展「明日大嶼願景」交椅洲人工島的有關研究
維港海濱 東區走廊板道明年開建
•維港海濱長廊2028年增至34公里,維港兩岸亦會增添35公頃具地區特色的優質公共空間。
•明年展開的海濱工程,包括全長兩公里、闊10米的東區走廊板道,連接銅鑼灣至鰂魚涌和西營盤東邊街北的海濱公園,冀爭取於2024年分階段完成這兩個項目。
鐵路發展及交通運輸 加緊落實北環線
•港鐵公司正就東涌線延線及屯門南延線展開詳細規劃及設計工作
•加緊落實北環線,務求在短時間內亦展開詳細規劃及設計工作
•配合重建華富邨和「躍動港島南」發展,港鐵公司將於本年年底向政府提交南港島線(西段)項目的建議書
•進行《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探討鐵路及主要幹道基建的布局,以及為走線和配套設施進行初步工程技術評估
•繼續完善金鐘、灣仔北等地區現有行人連接系統,包括透過和記大廈和金鐘廊重建、連接海富中心和添馬天橋的政府工程
•在「促進私營機構提供行人連接計劃」下太古廣場至夏慤花園天橋網絡的行人連接等,完善金鐘一帶的行人連接系統
「明日大嶼願景」為香港帶來巨大經濟效益
林鄭月娥表示,東大嶼填海的「明日大嶼願景」構想已在社會醞釀討論接近10年,不應再曠日持久。她指出「明日大嶼願景」涉及的中部水域人工島填海有多方面好處,包括:
•開發新的土地(而非只是把現有土地由一個用途改為另一個用途)
•增加以七成公營房屋為比例的房屋供應
•通過連結港島、北大嶼山以至屯門沿海地帶的道路和鐵路,完善香港整體交通網絡及解決新界西北交通擠塞
•建設近零碳排放的宜居社區
•提升北大嶼山的商業發展潛力
•以及吸納本港建築填料而避免了運往境外填海的環境問題
林鄭月娥表示,從財務上而言,項目切實可行,會為香港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本屆政府不會放棄「明日大嶼願景」的工作,將努力爭取盡快開展有關研究,並承諾在研究過程中,政府會繼續聆聽各方意見,並積極探討創新的融資方案。
轉載自: 《iMONEY智富雜誌》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