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2020
《Emily in Paris》:每個願意獨往異鄉的女子,在愛情裏都擁有一份「獨立意識」
從由芝加哥來到巴黎,本身是行銷主管的Emily因緣際會下走進了不熟悉的時尚圈,流利的美式英語在左一口Bon jour,右一口mesi的法語系巴黎無所用處,打扮光鮮卻與法式美學格格不入,努力上進的工作態度又無法融入法國職場文化——《Emily in Paris艾蜜莉在巴黎》就是以美國人Emily獨往法國的故事開展,細說女主角在巴黎職場、友誼和戀情的全新生活。
這套劇近來大熱,風評卻一般,更多是負評,由女主角的打扮到劇情設定,筆者看著也覺得平淡無奇。只是Emily在異地的生活、對戀愛情色的想法,讓筆回者想到了無數在旅途上遇見的異鄉女子,她們有些因為工作移居,有些是四處闖蕩,有些旅居某地一年半載,有些獨自去到異國工作假期,她們外貌性情各異,卻同樣在愛情上擁有一份堅定的「獨立意識」。
愛情很美好,但不是人生的精彩不能只靠愛情。
Emily 說:「我不想百分百擁有一個人,也不想讓人百分百擁有我。(I don't want 100% of anyone, and I don't want anyone to have 100% of me.) 」
愛情來了,她們熱烈、投入,擁有對人發自內心的關心與好奇,總是讓關係充滿激情,這不妨礙她們發展自己,人生的精彩,有時候是來自仰望漫天星河、踏足異土,有時候是一杯濃烈辛辣的烈酒,又也許,是與不一樣的自己戀愛,展望著明天的自己,明年的人生。
就像骨子裏擁有永恆流浪者血脈的三毛,她問老公荷西:「如果有來生,你願意再娶我嗎?」荷西答:「不,我不要。如果有來生,我要活一個不一樣的人生。」三毛打荷西。荷西懂她,反問:「你也是這麼想的,不是嗎?」三毛看看荷西:「還真是這麼想的,既然下輩子不能在一起了,好好珍惜這輩子吧!」
大抵每個願意獨往異鄉探索的勇敢女子,她們可以溫情脈脈,也可以飛揚灑脫;若生活裏失去了愛情,那她也不會讓自己掉失自己?她還有朋友,還有家人,還有陌生的途人,生活的「遇見」仍在發生。
擁有了就珍惜,失去了就前行,獨立意識,就是為自己的決定全然負責,承擔起自己的人生。當她們選擇了「未知」,她們便需要不斷的勇敢,是不斷的抉擇,且行且珍惜。
Emily 還有一句:「我喜歡巴黎,但不確定巴黎是否也喜歡我。但也無所謂,因為我這一輩子都在試圖讓別人喜歡我。」發展人生各方面,選擇喜歡自己、堅定地發展自己,完成自己,才是她們的人生的終極目標。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