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2017
喜歡和顧客作對的merchandiser
Ivan Lau
Ivan Lau
劉君孟(Ivan Lau),本地資深傳媒人兼形象造型師。被喻為本地新派人氣時裝專欄作家,文筆一針見血,愛以時裝業界之二三事來諷刺時弊。文章散見Yahoo、Roadshow、《Cosmopolitan》、《經濟日報》、《嘉人Marie Claire》和《ELLE》等等。
More Than Fashion
逢周一更新
身邊有不少朋友從事成衣採購和時裝買手工作,而有關買貨的主觀與客觀性問題,大家都不時拿出來討論。但結論是,個人主觀永遠都是排先,是沒法改變的人類本性。所以我們喜歡的,並不代表是市場指標的全部,根本不用質疑為甚麼他們會入這些貨,為甚麼他們不入這些貨,因為merchandiser都有他們「自己」一套的買貨準則。
早前因為要買兩件Under Armour運動上衣,托朋友老遠從美國幫我帶回港,其實香港都有Under Armour專門店和網購服務,沒必要勞師動眾,我也不想找朋友麻煩,但無奈香港店並沒有入貨。話說去年在他們店購入一款HeatGear鬆身剪裁運動上衣,不論剪裁和舒適度,都是我穿過無數運動衫以來最好的一件,所以決定再買多兩件不同顏色作替換,但很可惜,半年前香港Under Armour店員已告知我他們不會再售賣這款上衣。而唯一可以購入的途徑,就是在Under Armour美國官網訂購,然後托朋友帶回來。一件在健身房曝光率很高的運動衫,在美國官網高踞暢銷榜的一款運動衫,相信不會是我一廂情願地覺得它與眾不同吧,但他們的採購員就是要讓它從此在香港店絕跡。
大概在四年前的春夏季,Uniqlo曾經推出一款light weight棉質上衣,其重量之輕,質料之柔軟和耐穿,絕對是驚為天人,我和朋友都一致好評,我更罕有地一次過購入五件不同顏色。當年這款產品火速售罄,但Uniqlo最終只發售了一季便沒有再推出,直到今日我仍念念不忘,亦不明白他們為何停產。甚麼衣服可以在店舖出現,甚麼衣服不會在店舖出現,作為merchandiser責無旁貸,要知道設計師的設計在完成樣辦製作之後,都要通過買辦會議來決定那些設計可以投入生產,merchandiser都操生殺大權。但他們都要看銷售數據來評估及制定買貨準則,而過往消費者的意見及銷售數據,就是反映市場的一個指標。尤其是售賣功能和實用性服飾為主的連鎖品牌,更需要看銷售數據及用家評分做人。主觀性,只適用在JOYCE或I.T.這些時裝店身上,JOYCE的時裝買手可以教導大家甚麼是品味,但在Uniqlo或Under Armour身上,只可以有客觀,因為是消費者告訴他們那些產品是最好。不過事實看來,今日的merchandiser已經不需要任何市場指標,因為他們的決定就是指標。難怪有做時裝設計的朋友都說,除了人事部,他們公司最惡的部門就是採購部。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