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2013
青少年的愛情
張曼娟
張曼娟
張曼娟,祖籍河北,生於台灣的六○年代,在民歌與夢想的歲月中成長。
生於幸福溫暖的家庭,對美好情感深具信心,有柔軟敏銳的心靈,也有意志堅定的執行力。
相信自己可以軟弱也可以勇敢,享受孤獨又熱愛人群。
最為人熟知的作品是《海水正藍》,銷售超過50萬冊。近年來創作女性自愛書《女人的幸福造句》、《幸福號列車》等,認為女人必「先自愛而後人愛之」。
信仰愛情,卻不信仰所謂「永恆不變的愛情」,因此選擇單身生活,企圖探測靈魂的獨立完整。
以書寫與生活態度創造女性新美學,擺脫「剩女」之稱,邁向「盛女」的康莊大道。
具有文學作家與大學教授的身分,悠遊於古典與現代的領域,左右逢源。已出版作品約四十種,卻還有更多靈感等在前方。好愛情‧壞愛情
每周五更新
秋天的某個晚上,曾經在小學堂上過課的女孩珊珊來找我,她現在已經是高三準備考大學的年紀了。她帶來了一本我的散文集《緣起不滅》索取簽名,這是她的同學小柔拜託她的,小柔要將這本簽名書送給她的男朋友,祝福他學測順利,進入期望的大學,也希望他們倆的情感真的可以「緣起不滅」。
女孩在給我的信中,用娟秀的字跡寫著:「很想請老師祝福我們走很久,但總覺得青少年的愛在老師眼中應該只若一顆細沙。」其實,並不是的,我很想告訴她,青少年的愛,是人生的愛的初練習,是最純粹,也是最貴重的。青少年的愛,絕不是細沙。有時候它是一顆珍珠,掛在我們的心上,不管經歷多少事,依舊閃閃發光;有時候它是一顆淚珠,藏在我們靈魂深處,不管經歷多少年,想起來仍有惻惻的酸楚。
那樣切切的思慕著一個人,想念到全身都發痛;那樣狂喜得腦門充血,知道原來對方也喜歡著我,沒有想過未來會如何變化,沒有想過彼此將成為甚麼樣的人,只知道去愛與被愛,愛就是唯一。
年紀愈來愈大,愛或不愛一個人,都要經過斟酌的,有時還要算計一下自己能有幾分把握?能有多少好處?愛這一個或那一個有甚麼不同?就算是失戀了,也看作生活中的一項不如意,處理得乾淨俐落些也就好了。就像是一個人生經驗,以後說給別人聽,當作是自我成長的一個契機,竟然不痛不癢,不免懷疑,那時候到底愛是不愛?
羅密歐與茱麗葉是青少年,所以愛得不顧一切;梁山伯與祝英台是青少年,所以愛得死生與共。青少年的愛,有著無限的能量與光芒,怎麼可能是細沙?只是在愛著的時候,自己並不知道而已。我在臉書上貼了這件事,並且說出心聲:「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願自己在青少年時便開始戀愛。無所畏懼,亦不遲疑。」
有網友鼓勵我:「重來不可能,何不放眼未來?」然而,我已不是青少年,再也找不回青少年的愛情了。
【你點睇】卓林普經優才計劃成為香港居民,桌總冀當局放寬16歲以下青少年進入桌球室限制助年輕人接觸桌球,你是否認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