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2019
鑑定古董文物,熱釋光分析是否百份百可靠?
我不是哈日一族,但講到收藏中國古董文物,我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堅持的一面,就是只相信「眼學」,不相信任何科學鑑定技術,包括熱釋光分析。
「眼學」,長久以來都是日本人賴以搞收藏、買賣古董文物的唯一學問。「眼學」不可能一蹴而成,而是要經過長年的學習、磨練、改進,最終達到一個明辨真假的境界。
學習「眼學」要多看真,再看假,再將兩者相互比較,找出兩者不同之處,再將這些不同之處銘記於心,在腦海中形成牢不可破的記憶。
「眼學」說到底就是知識加經驗,只擁有某一方面的知識,而沒有收藏、買賣經驗,只會流於紙上談兵,成為紙上專家,害苦了自己,也害苦了別人。
拍賣行業、文博系統、藝術媒體充斥大量「磚家」。這些人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自己沒有任何收藏、半生人沒有做過買賣,所有知識均來自書本,而不是來自實踐。
拍賣行業、文博系統、藝術媒體閙出那麼多將假當真的笑話,主要原因就是根本不懂行、人云亦云、胡說八道。
學懂分辨真假是不是很困難的一回事?當一個收藏家、古董商不停看、不停比較、不停買賣的時候,鑑定的學問就會隨之而來,變成一種直覺Instinct,如duck takes to water,一切自然不過!
香港一間二線拍賣公司將會拍賣一支官字款北宋耀州東窰刻牡丹花紋執壺連東窰牡丹紋托盤,估價是非常之低的500,000港元。首先,一般說法是五代燒造的器物稱為東窰,北宋的叫耀州窰。北宋耀州東窰這樣的描述我沒見過,正如我沒有見過「北宋青白影青瓷」一樣,因為說的是同一類器物,只是叫法不同。第二,裝飾技法究竟是刻花還是剔花,亦即是日本人口中的「蘇落」,有值得商榷之處。第三,執壺是執壺,托盤還托盤,兩者根本不成套,將它們硬放在一起,唯一目的是想提高拍賣價,有點刻意誤導成份。何況,配執壺的温酒砵都是高身的,這可見於大量出土器物。拍賣公司口中的所謂托盤是現代餐飲用品,古代是沒有瓷器造的所謂托盤的,它其實只是一隻碟,勉強可稱之為筆洗。
我初看高清圖片,我的直覺告訴我它是一支新仿執壺,但它卻經過熱釋光分析證實到代,我還可以說甚麽?
我可以說的其實多得很,它的釉太新、太嫰、沒有任何寶光Subtle glow;全器沒有土沁,亦沒有任何花痕,亦即是沒有入土或歲月的痕跡,這對於一件一千年左右的古代器物來說是不可能的;器型跟出土的同類執壺只是形似,細心比較我發覺有很大的分別。最大的破綻是用竹刻的「官」字。五代耀州窰址出土的殘片告訴我們,凡是刻「官」字款的器物全是滿釉頂燒的,而頂燒的地方不在器底,而是在圈足底,這是五代東窰(耀州)的工藝特徴、時代特徴。一支「官」字款的執壺卻不是滿釉頂燒,如何解釋?不懂行的藝術媒體稱之為「堪稱是全球公私藏品中所見,唯一一件帶有官字款的北宋耀州窰執壺!」
傳世品、館藏品有沒有不是滿釉支燒官字款北宋耀州窰執壺?沒有。講完。
一支如此亮麗、全美、世上獨一無二的孤品叫價只是500,000大元,假如它是真的,它無疑是大仙丹(大漏),因為它的市值最少是50,000,000大元!
以熱釋光分析斷代是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是人心!
執壺和所謂托盤的熱釋光分析報告的日期均是2018年 11月 13日,這說明貨主以低於500,000港元買入一件世上獨一無二的孤品和一件精品,一年不到便急不及待出手,叫的卻不是市價,而是令人喜出望外、驚訝、非常感動、摸不着頭腦的500,000大元,內裏有甚麼乾坤?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