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2019
拍品開價不上不下,不外乎這些原因……
有人說「開價是一門藝術」,這說法我絕對同意。開價太低,給人冷手執個熱煎堆;開得太高,又可能給買家一個壞印象,把他嚇走。
這様的兩難局面,拍賣行業卻很少遇上。拍賣行對一件拍品的估值,雖不至遠低於市場價值,但總是估得比市價低,目的當然是希望吸引多些競拍者。
拍品估值太高至一個不合理水平,最容易出現流拍的情況,但估值太低,也會做成流拍,這是因為甚麼原因?
低估值拍品流拍只有兩個原因:一、拍品根本是大新活;二、拍品本身根本不算是藝術品。
今年3月18日紐約邦瀚斯拍賣一對雍正(珐琅彩)粉彩鵪鶉碗,成交價1,040,075美元,折合港元8,164,028。
雍正本朝的(珐琅彩)粉彩碗,無論畫的是甚麼題材,四百萬港元一隻的價格肯定是豆腐渣價錢,因此拍賣完畢之後,質疑之聲此起彼落,不外乎一、高仿;二、胎舊畫新。除了這兩種質疑聲音之外,另一種聲音是買家食了一粒大仙丹(檢了大漏)。
在一場眾目睽睽、每一個炒家都金睛火眼注視著的國際性拍賣,出現大仙丹的機會可說是微乎其微。因此,雍正粉彩碗以不上不下的價錢拍出,歸根究底只有兩個原因——拍品不開門或品相有問題。
這裏的不開門有兩種概念:一是拍品是高仿;二是拍品是胎舊彩新。至於品相問題,我看過多張拍品圖片,除了找不到任何品相問題之外,還發覺到拍品在繪畫上採用「過枝」技法,將菊花枝幹從碗外壁連續繪畫,延續至內壁及碗心,技藝高超,在同類品中非常少見。除了「過枝」技法少見,以鵪鶉為主題的作品,大部分紋飾為「平安春信」圖,而這對碗呈現了鵪鶉與秋菊的組合,其獨特的「安居樂業」紋飾目前未見有他例。
據拍賣目錄所講,這一對如此特別的雍正粉彩碗來自維珍尼亞‧何柏(Virginia Hobart 1876-1958)舊藏,相信於上世紀民初時期購自山中商會。
如拍賣目錄所講屬實,這對碗是新仿的說法不可能成立,如說仿於民國初年,這個說法也不容易成立。
成交價不上不下,我的合理懷疑是競拍者找不到破綻,但又對沒有先例的圖案懷有一點戒心,所以才出現這種情況。
古董商之間有一種說法「賣的開眼,買的盲眼」,即是說古董商不可能不知道自己賣甚麼、它的市場價值;買的卻可能不識真假、不知市場價格。古董商標價從來只會標高,不會標低,因為有人承價,商品就要賣,不能反口覆舌,否則商譽受損。
幾年前,一位行家跟我說一個北京行家有一支「乾隆畫琺琅彩小瓶」,問我有沒有興趣。我未看實物先問價,他回答說是4,000萬人民幣。我聽到價錢後便知事有蹺蹊,4,000萬人民幣的價格是不上不下的價格,因為一支完好無缺的乾隆古月軒畫琺琅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在2005年已經以1.15億港幣拍出,同一時期的「『乾隆御製』畫琺琅彩小瓶」竟然只是叫價4,000萬人民幣,令我不禁懷疑貨主究竟是儍子還是騙子。
現在資訊發達,貨主不可能不知道一支「『乾隆御製』畫琺琅彩小瓶」的市場價格。貨主故意開出一個低價格,想引起我的貪念,其實是露出馬腳,我當然不作考慮。
古董商、收藏家除了要識真假,更要懂行情。一件開價太低的貨,除非對手不懂行情,否則事必有蹺蹊,一是高仿,一是有瑕疵。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