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5/2018

一把古劍應該值多少錢?

  • 費吉

    費吉

    中國文史哲學士,收藏家,古董商,英國戴維德基金會(Sir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牛津亞殊慕蓮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導賞員,足跡遍及外國及香港拍賣場、博物館。國內宋代窰址考察團顧問,對宋瓷硏究獨具心得。曾師從已故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現時為多個國內外私人收藏機構顧問,以及《古玩裏的金錢世界》作者。

    古董投資秘笈

    逢周二更新

  2016年的東京中央香港春拍上,一把春秋戰國時期的「鹿邑戈」,素身沒有紋飾,竟然拍出了100多萬元的價格。

 

     拍賣推手說這一把「鹿邑戈」是晚清金石名家吳大澂的舊藏,市場上還出現過另一大名家陳介祺為之所作的拓(粵音唸:塔)片,這樣一來,身價自然倍增。

 

     戈是上古時代的普通冷兵器,最近幾十年大量出土。一把素身沒有紋飾,亦沒有銘文的戈,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學術價值都不高,買家花100多萬元買的是甚麽?

 

     普通的靑銅戈我買賣過不少,它們的市場價値介乎於幾千元至一萬多港元之間,視皮殻Patination、完整性而定;佈滿淺、高浮雕紋飾的戈我同樣也買賣過,價格亦只是在幾萬元至十多萬元之間。市場上唯一可以賣超過100萬港元的戈是佈滿紋飾、用黃金鑄造、寶石裝飾、王室人員才配用的戈,但這種國寶級的戈少之又少,市場上、甚至拍場上也難得一見。

 

     我相信認識吳大澂、陳介祺其人其事的人不多,他們的收藏亦乏善可陳。如果買家花100多萬元、付出幾十倍的溢價Premium,買的只是名氣,愚見認為並不高明。

 

     拍賣行炒作拍品的傳承歷史、拍賣推手在旁推波助瀾這種事情,現在幾乎在稍具規模的拍賣會都會出現,目的當然是希望拍品經過炒作之後,最終能以天價成交。

 

     天價並非只是指幾千萬或超過一億的落槌價才算天價,超過市場價格十倍的成交價已算是天價。

 

     「古董無價」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古董雖然每一件都獨一無二、沒有一個絕對的市場價格,但有一個相對的市場價格,除非是珍稀的傳世品或國寶級文物,市場價格才不會受到相對的市場價格左右。

 

     例如出土的素身青銅戈,相對的市場價格介乎於幾千元至一萬多港元之間,以100多萬元的價格成交,是天價無疑。

 

春秋晚期越王州勾劍 來源:香港大唐國際

 

     香港大唐國際五月底的春拍將會拍賣一把春秋晚期越王州勾劍,估值1,500,000至3,000,000港元。

 

     這一把劍除了有所謂傳承歷史:美國顯赫私人重要收藏品、比利時重要古董商吉賽爾·克勞斯(Gisèle Croës)舊藏品、美國紐約高古軒藝廊2018年3月展覽重要展品,還有沒有其他的附加值令到它估值1,500,000至3,000,000港元?

 

     拍賣推手說這一把越王州勾劍應該從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方面去欣賞其附加值。事實是沒有一把上古青銅劍不含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為何這一把越王州勾劍獨享超高的附加值?

 

     這一把劍的劍格正面鑄有鳥篆體陽文六字,背面八字,共十四字。正面銘:戉(越)王州勾,州勾;背面銘:自乍(作)用僉(劍),自乍(作)用僉(劍)。

 

     越王州勾(朱勾)是越王勾踐的曾孫,越王不壽之太子,後弑父自立為帝,是越王勾踐之後國勢最強、武功最為顯赫的君主。他於前413年、前412年,出兵併吞了滕國(今山東滕州)、郯國(今山東郯城)兩小國,俘虜郯國君主鴣。

 

越王勾踐自用劍  湖北省博物館藏

 

     現藏湖北省博物館的越王勾踐自用劍工藝精湛,聲名顯赫是因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爭霸的故事,其承載的是一段春秋戰國時期引人入勝的歷史,被譽為國寶級文物是有其道理的。

 

     越王州勾劍與勾踐自用劍在聲名上明顯不及,自銘的風格亦完全不同。勾踐自用劍在劍身刻有八個鳥篆文:「戉王鳩淺」和「自乍用鐱」(越王勾踐,自作用劍);拍品越王州勾劍卻在劍格正面、背面鑄有十四個鳥篆文,與1973年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藤店一號墓出土,現藏湖北省荊州博物館的另一把越王州勾劍的自銘風格亦不同。荊州博物館藏的越王州勾劍形制與越王勾踐劍略同,劍脊兩旁近格處各有一排錯金鳥篆銘文,釋文為:「越王州勾」和「自作用劍」。另一把藏於台灣的越王州勾劍鑄於劍格的銘文為「越王州勾之用劍,唯餘土囷邗」,亦與拍品的銘文不同。

 

越王州勾劍 荊州博物館藏

 

     勾踐自用劍刻的劍字是「鐱」;拍品越王州勾劍鑄的劍字是「僉」,兩字分別甚大;另拍品越王州勾劍的銘文:戉(越)王州勾,州勾;自乍(作)用僉(劍),自乍(作)用僉(劍),重複又重複,在青銅器銘文上亦絕少見,令人不禁懐疑拍品之真偽。

 

     大唐國際拍賣的越王州勾劍亦並非獨一無二,其餘十一把散落於荊州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台北故宮博物院等等。

 

     拍賣目錄說的所謂重要收藏並非真的是重要收藏,亦非真品的保證,再因它並非海內外孤品、真假成疑,是否值得付出超高的溢價,實屬見仁見智。

 

     我對拍品的名氣從來都沒有興趣,更不會為了拍品的名氣付出超高的溢價。我較為喜歡收藏沒有傳承的兵器,一來相對便宜得多,二來空閒時細心把玩,更加令人聯想翩翩!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我要回應11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Comment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亞信發表於 2018-5-28 06:06 PM via mobile
  • #12
  • 回覆 #10 瓷海


    有的,不過都是質素粗糙的,而且常有含沙射影的情況....
    大多數都是從淘bo買的,想要較好的就要去別處。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亞信發表於 2018-5-23 02:51 PM via mobile
  • #11
  • 回覆 #9 費吉(作者)


    青田、壽山、昆崙、黑石,以及一普通石種,鈾石和雞血也喜歡。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亞信發表於 2018-5-18 05:42 PM via mobile
  • #8
  • 回覆 #7 費吉(作者)


    我對古物有興趣,但並不在行,只流於聽別人說故事,亦有受資訊誤導的時候。謝謝指教正,感謝!

    欄主可以分享一些關於石頭的玩藝嗎?小弟磚頭買不起,卻嗜玩石頭,但都限於普通石料,對品石辨真偽就更沒把握了。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費吉(作者)發表於 2018-5-18 02:22 PM
  • #7
  • 回覆 #6 亞信


    青銅時代的冶煉技術已相當高明,劍、戈之類兵器帶淺、高浮雕模鋳花紋亦常見,並非甚麽高超技術。

    玉戈或玉劍帶花紋的亦不少,亦並非一定粗糙。

    網上資料並不一定準確。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亞信發表於 2018-5-18 12:12 PM via mobile
  • #6
  • 從其金屬成份及鑄造技術,或可追溯到大概的時間分水嶺,如是戰國時期的上品,應該已會用上合金技術。

    如果是玉戈或玉劍一類儀丈品,雕紋可能較粗糙,若花紋雕刻得非常仔細,好像不太對秤。

    都是網上資料,我那收藏得起。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HC0066發表於 2018-5-17 10:19 PM via app
  • #4
  • 在有問題的拍品充斥市埸下,有承傳的拍品的確可給收藏者多一些信心。但拍賣行不是吃素的,通常有承傳拍品的溢價亦超高的,值不值真是難說。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費吉(作者)發表於 2018-5-15 01:12 PM
  • #3
  • 回覆 #2 瓷海


    收藏青銅器紋飼飾是主要的考慮因素,素身的價值普遍不高,亦顯示墓主人生前地位不高。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瓷海發表於 2018-5-15 12:00 PM
  • #2
  • 不懂青銅器,但也略知有銘文,有紋飾的,如果同素身的比較,價值有較大差別。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