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9/2016
自以為檢了大漏的磚家
2013年4月5日,中國嘉德拍賣公司在香港首次拍賣中國古代陶瓷藝術品,其中一件拍品「青瓷盞托」,中國嘉德在其圖錄中明確標識為「12世紀高麗翡色青瓷五瓣花形盞托」。
此盞托作五瓣葵花式,做工精細,托圈似碗,直口微斂,鑲有銅邊,中空無底;葵花瓣式托盤平展微揚,高圈足外撇,托圈甚高全器施青釉,呈淡青色,局部有少量開片,圈足底端露胎,呈土黃色。
嘉德在其圖錄中還特別說明:「該盞托以宋代汝窯名品為母本,為高麗青瓷仿汝窯之精品,其造型,釉色與英國大維德基金會和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珍藏汝窯葵口盞托十分相近......」
這一件比較特別的高麗青瓷盞托,我當年亦曾經上手仔細看過,也曾經根據嘉德圖錄所示,比較過大維德基金會藏北宋汝官窯天青釉花形盞托、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藏汝窯葵口盞托,及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高麗青瓷花形盞托,所得出的結論是嘉德拍品「青瓷盞托」並非北宋汝官窯,因為釉面沒有綻放出汝官窯特有的寶光,器邊沿照光時也看不見汝官窯才有的暗粉紅胎色。
拍賣當天,我與一位資深藏家在現場作壁上觀;另一邊廂,兩個強國人跟另一個強國人不斷舉牌競價,由最初的50萬元起拍,瞬間已到了200萬港元,兩個強國人你爭我奪,最後終於以45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為517.5萬港幣。
拍賣完畢,我與藏家朋友不約而同發出會心微笑,認為只有心口掛個「勇」字的強國人才以為「青瓷盞托」是北宋汝官窯,因此才出如此高價競拍。
517.5萬港幣的「青瓷盞托」,以高麗青瓷來說是太貴,以北宋汝官窯來說是實在是太便宜。究竟它是高麗青瓷還是北宋汝官窯?
幾個月之後,我在網上看到一篇標題為《香港春拍奪北宋汝官窯瓷器記》的文章,作者是毛曉滬。毛曉滬是誰?
他是古董投資專業顧問,現任北京華夏物證陶瓷鑑定研究所所長,擅長瓷器鑑定、古陶瓷修復。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鑑定中心金牌鑑定專家,曾擔任中央電視台《尋寶》、《藝術品投資》以及河南衛視《華豫之門》等節目的特約鑑寶專家,亦是一椿販賣假汝窰器案件的被告。
關於「青瓷盞托」是否北宋汝官窯瓷器這個論點,他在文章中提出以下論據證實「青瓷盞托」就是北宋汝官窯瓷器:第一,汝窯盞托作五瓣葵花式,高麗盞托呈六瓣。第二,汝窯盞托托圈中空無底,高麗盞托托圈如碗帶底。第三,汝窯盞托的葵花瓣採用立體陽線剔刻工藝,運刀似行雲流水,工藝精湛。高麗盞托採用陰線平劃,缺少立體感。第四,高麗青瓷盞托花形工藝粗劣,花瓣之間均有窯裂現象存在。第五,支燒工藝兩者差異更加明顯。汝窯產品高足圈者採用墊燒,低足圈或平足者採用支燒,支燒所用支釘精細,俗稱「芝麻釘」。高麗盞托圈足內部可見三粒矽石造成的不規則支釘痕,這種矽石支燒法是韓國全羅南道康津郡附近的土築窯產「翡色」青瓷的顯著特徵。儘管高麗陶工已經意識到所謂汝窯有「芝麻釘」的特點,然而採用矽石支燒只能是似是而非,這是我們區分汝窯青瓷與高麗青瓷的重要依據。
磚家說話永遠避重就輕,論點亦永遠穿鑿附會,因此他的文章只談工藝,對於汝窯青瓷的靈魂──青釉,卻只輕輕帶過。
毛磚家惟恐別人不認「青瓷盞托」是北宋汝官窯器,還特別安排一個由華夏古陶瓷鑑定中心主辦、中國網魅力中國協辦的研討會,邀請了中、韓兩國古陶瓷研究領域和實務界的頂級專家,共同研討。由於這件盞托曾被有關人員認為是高麗青瓷,研討會還特別邀請了韓國高麗青瓷泰斗、韓國中央國立博物館原館長鄭良謨先生和韓國京畿道陶瓷博物館原館長崔健先生參加。
研討會上,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韓國中央國立博物館、韓國京畿道陶瓷博物館、浙江大學等方面專家,展開了熱烈討論。與會專家一方面運用傳統的鑑定方法,對盞托的器型、胎質、釉面、工藝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另一方面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對盞托胎質、釉質的XRF熒光光譜和北宋汝官窯標準器等進行對比分析,同時延伸到汝窯與高麗青瓷的歷史淵源及燒製技術的發展變遷,從多方面展開交流討論。經過長時間熱烈討論,與會中外專家一致認為此件盞托非高麗青瓷,而是北宋汝官窯標準器。
毛磚家文章寫過,研討會開過,金錢亦花了不少,有沒有成功改變「青瓷盞托」的出生地、國籍?我認為沒有。
毛磚家在文章中曾說:「兩個中國人為一件『高麗』青瓷如此大動干戈,致使在場的眾多買家都看得目瞪口呆,其中奧秘只有筆者與朋友心照不宣,其價值應該數十倍於這個「高麗青瓷」的價格,關鍵這是民間不會再有的孤品。」沾沾自喜之情,溢於言表。我猜想,毛磚家一想到「青瓷盞托」將來以北宋汝官窯器賣出,他應得的分紅數額之大,在夢裡也會笑出聲來。
毛磚家推薦「青瓷盞托」給客人,收了顧問費,不寫寫文章、做幾場大龍鳳,有一番造作,如何向花了517.5拍得「青瓷盞托」的老細交代?又如何為「青瓷盞托」將來以北宋汝官窯器的華麗身份出現造勢?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