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2015
寶相莊嚴
十多年前一位英籍客人叫我替他找一支全美的白瓷觀音,價錢不論,但要是明代或清代的老東西,不要現代的新瓷。
當年我對德化白瓷雕塑的認識只屬皮毛,更不知德化白瓷雕塑大師何朝宗是何許人。
收到柯打後,我一邊啃書,一邊請教懂德化白瓷的行家。兩個星期後,我遇到一支白瓷觀音立像,差不多四十厘米高,全美,全器施白釉,是晚清的老東西。
德化白瓷當年不貴,這樣的一支白瓷觀音只賣幾萬元。英籍客人看見之後愛不釋手,匆匆把他捧回家供奉。
我每一次到英國牛津郡探訪英籍客人,總愛在他的展覧廳留連,一次又一次地細心欣賞經我手賣給他的觀音立像。
我買賣古董生意二十多年,經我手賣出的文物沒有一萬亦有幾千件,有時在外地的收藏家家中與我賣出的文物重遇,我總有一些他郷遇故舊的感覺。
德化白瓷雕塑我買賣不多,總數不會超過十支,全是佛教造像。德化白瓷雕塑大師何朝宗的作品我一支都沒有做過買賣,因為真品難求,我見過的都是新仿品。
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何朝宗生活在明代嘉靖、萬曆間。自幼受環境熏陶,喜愛瓷塑工藝,拜當地藝人為師。早年為宮廟泥塑各種神仙佛像,如德化碧象岩的觀音、下尾宮的大使、程田寺的善才、東嶽廟的小鬼,形象逼真。這些泥塑有的保留至清末和民國時代。他的瓷塑作品,吸收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的各種技法,結合瓷土特性,博取各家之長,形成獨具一格的「何派」藝術。他所塑造的各種古佛神仙,發揮傳統雕塑「傳神寫意」的長處,微妙地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富有神韻。在注意人物內在表現的同時,著意外表的衣紋刻劃,線條清晰、簡潔、瀟灑,多變化,柔媚流暢,翻轉自然,圓勁有力。塑造的形象既有共同特徵,又有不同個性,形神兼備,富有藝術魅力。善瓷塑,長於佛教人物,現存帶有他名款的觀音、達摩瓷塑像以德化窯作品居多。其觀音像有大小、坐立及旁有童男童女等多種形式,而達摩像僅有坐立兩種形式。有《渡海達摩》等傳世,塑像表現了達摩渡海時身穿長袍,拱手胸前,雙目圓睜,長耳下垂,赤足,立於海浪之上,形象準確,生動傳神。」
瓷塑佛像明、清一般均採用模製,當時的製模與現代工藝的製模方式完全不一樣。 三十年代以後,出現了注漿一次成型的新工藝。在明、清時代,頭部、身體和底座三個部份一般分別製模,各部份又被分別切割成前後兩個片塊。由於是合模製作,除了頭、手等部件是合模後插入外,內底應是空心的,可以看到頭、身和底座、前後兩個片塊有明顯的連接痕跡。如內裏中空而底部封平或封平後又開小孔者,則必定是採用現代注漿工藝成型的新仿品。明、清時代的真品用合模製作,上下或前後模子的連接處,必然留有瓷泥被擠壓調整的痕跡,更常常留有指捺痕跡。清代以後除手捺外又常常可見以刀具推擠、修平的痕跡。新仿品為掩蓋注漿痕跡,往往在像內塗泥過多,造成胎體過於厚重。真品厚薄適中,內部沒有多餘的瓷泥。因此,佛像上手後,除注意其模接方式外,凡分量過輕或過重者,均要小心。
由於古代用柴窰,燒製技術不如現代,特別是明代的作品在燒成後,常在作品的底部或背部留有一些窯裂。因此,凡無窯裂又從頭到腳完美無缺者,應當存疑。有些新仿品,故意製造假裂痕以圖魚目混珠,則可從裂縫的自然與否和縫內有否流釉等方面去辨別。真裂裂口自然,而且縫內無釉。假裂則反之。
最重要的一點是看胎釉,德化窯用的瓷土精淘細練,因此胎質緻密,透光度良好,俗稱「糯米胎」。人工淘洗的瓷土,再精細,在放大鏡下也能看見微小顆粒。而現代淘洗使用機器研磨,瓷土呈粉末狀,因此胎質過分精細者,要小心是現代仿製品。明代德化窯白瓷的白釉是獨具特色的乳白釉。這種釉色,勻薄純淨,光潤明亮,乳白如凝脂,對光照看,釉中隱現乳白或微透粉紅,後者尤其名貴,因此,有「豬油白」、「象牙白」、「中國白」之美稱。到了清代至民國初,因原料配方不同,釉色在白中微閃青色,但仍然是光潤明亮的。現代仿品的釉色常作乳黃或米黃色,滋潤度亦比較差,沒有玉質感,仔細觀察,容易分別。
以上是從製作工藝方面著手鑑定作品的製作年代,收藏家亦可從佛教造像的面相和釉光方面作進一步鑑定。大師開面的佛教造像總有一股祥和之氣,望之令人心境平靜、坦然;老東西釉面暗藏寶光,不會「火氣」十足,耀眼非常。
大師作品因為傳世數量少,價格通常愈升愈有,何朝宗的佛教造像亦是如此。他的大部份作品不是在博物館就是在收藏家手裏,行上更是難得一見。
在拍賣場上出現的何朝宗佛教造像全是來自舊藏。2014年 11月 26日香港佳士得拍賣一支何朝宗的逹摩立像,是德國外交官舊藏,估值2,000,000-3,000,000萬港元,最終以14,440,000港元成交,可見何朝宗的雕塑作品,尤其是佛教造像,如何受到收藏家青睞。
最近與做木器的行家朋友閒談,他說何朝宗的雕塑作品賣少見少,出一件沒一件。因此他最近從美國紐約以一千多萬港幣拍了一支何朝宗的佛教造像,我笑他「踩過界」,他說「揾食艱難!」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