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2013
全因一個「貪」字
筆者從事古董生意二十年,隔三岔五就會收到朋友的電話,要求筆者替他本人或朋友鑑別一些中國文物。這些朋友之中不乏商家、銀行職員、教授、講師、醫生和律師,有人害怕「走雞」而漫天開價,有人貪小便宜反而壞了名聲,說到底皆是因為一個「貪」字。
「粉彩碗」變「琺瑯彩碗」 開價2億
朋友趙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趙先生一年多前來電謂他有一個朋友黄先生,有一件亞爺留下來的「大清雍正年製琺瑯彩碗」,問筆者市值多少,及可否代為出售。兩天後,黄先生寄來圖片,原來是「大清雍正年製粉彩碗」。幾小時後,黄先生來電詢問真假,筆者答東西是真,但不是琺瑯彩(enamel),而是粉彩(famille-rose)。
大清雍正年製粉彩碗
隨後筆者多口問價,黃先生一開價便是兩億,筆者聽後毫不動氣,只跟他顧左右而言他,再大話西遊,最後才跟他說:「不貴,不貴」。黃先生聽後喜心翻倒,千多謝萬多謝後更承諾會給筆者賣出價的十分之一作為佣金。
一個月後,黃先生再次來電追問進展,筆者回答只有一位收藏家出價八十萬,他聽後呱呱大叫,指摘我的收藏家朋友出手太低,回價不及開價的十分一價錢,最終說不賣,留給自己欣賞。大半年後,朋友趙先生閒談中提到黃先生將「大清雍正年製粉彩碗」送去拍賣行代售,最終以八十多萬元拍出。
琺瑯彩(enamel)與粉彩(famille-rose)的清朝瓷器,價錢可以相差好幾倍,琺瑯彩和粉彩對一般人來說根本就很難分別,一般貨主害怕「走雞」,亦即是以低於市價出售器物,故會有意或無意間把粉彩說成是琺瑯彩,以求賣得高價,這情況比比皆是。
黃先生把一隻粉彩碗說成是琺瑯彩碗,並開價兩億,心態就如以上所分析一樣,害怕「走雞」及「太貪」。黃先生開天殺價,然後等待買家落地還錢,這種做生意手法往往會弄巧反拙。
他不知道的是這樣子開價,除了暴露出自己不懂行情和太貪之外,還往往引起買家的反感。買家,尤其是古董商,遇到亂開價的賣家,對付的方法一是索性不回價,或者是回一個非常低的價錢,以防賣家「踼價」。
黃先生不知道的是,出價八十萬的收藏家其實是準備加價到一百二十萬的。因此,黃先生雖然不會因貪變貧,但肯定是少賺了幾十萬。
良渚玉琮叫價五百萬,太貴?!
有一天,以開腦著名的積醫生走進朋友的玉器店,說要找一支良渚玉琮。朋友即時開夾萬,拿出一件帶灰起玻璃光、淺浮雕神人面的良渚玉琮給他看。他看後問價,朋友開價:「五百萬」。積醫生聽後再左看右看,卻看不出一個究竟,離開時還抛下一句說話:「好是好,但太貴」。
一小時後,他從一個福建人開的玉器店帶回一支新仿的良渚玉琮,還誇口說買入價是二十八萬,十分便宜,這事過後他的大名在荷里活道不脛而走。
良渚玉琮
玉琮上的淺浮雕神人紋飾
良渚玉琮是良渚文化(距今5,300-4,200年)的典型器,出土甚少,大部分出土的良渚玉琮現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手中。積醫生所購入的良渚玉琮是現代仿製品,市值只是數百港元。他認為叫價五百萬的良渚玉琮太貴,一是因為他不懂行情,二是因為他根本不懂得分別真假,卻自以為是專家。他以二十八萬買入一支現代仿製品,主要原因當然就是貪便宜。
據聞積醫生大宅內有一間專門展覽古玉的房間,展出的古玉為數一千幾百件,但全部都是現代仿製品,購入價約四、五千萬港元。
積醫生以大量金錢,虚耗大量時間收藏一大批假古玉,最終令到自己成為古董收藏界的笑柄、奸商眼中的羊牯。
貪念太重雖不曾令到以上兩個小故事的主角身敗名裂,卻令到他們蒙受經濟損失,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下星期筆者將會談到兩位因貪而弄到身敗名裂的古董商人。
【你點睇】卓林普經優才計劃成為香港居民,桌總冀當局放寬16歲以下青少年進入桌球室限制助年輕人接觸桌球,你是否認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