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2023

一座衝擊思想的建築:谷口吉生「鈴木大拙館」,讓觀者從建築和大自然間找到人生領悟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陳丞軒 Keith Chan

    陳丞軒 Keith Chan

    生於八十年代,土生土長的室內設計師。在香港讀設計,在香港做設計,在香港教設計。

    現為Hintegro Design 和 HINT. 選物店的主理人。以設計作為橋樑,助學生多角度看世界;以設計作為語言,讓人發掘隱藏於生活中的美學。

    寫設計

    逢周二更新

 

  初次接觸谷口吉生(1937-)的作品,應該是紐約的MoMA,不過當時完全不知道是他的作品,因為當時年輕的我根本沒有想過會由日本建築師為這個美國的重要項目擔大旗。

 

  之後在東京參觀「法隆寺博物館」,被那個超級簡約和乾淨的博物館(已經是接近30年前的作品)打動,才認識這個大師的名字。然後,開始追著他的作品去日本,遇到「豊田市博物館」,再到想和大家介紹的金沢市「鈴木大拙館」。

 

  谷口吉生是著名建築師谷口吉郎(1904-1979)的兒子,是少數爸爸和兒子成就不相伯仲的父子建築師組合。(Frank Lloyde Wright的兒子也是建築師呀!)兩父子以設計美術館和公共空間為人敬仰。而當中的「鈴木大拙館」對他們更有深一層的意義,因為爸爸是在金沢市出生的。

 

 

  鈴木大拙出生於金沢,是位日本思想家、佛學家。早期在美國和歐洲留學,把東方的佛學思想譯成英文宣揚到西方。當中「自己作主」是他的主張。1934年訪問中國,與胡適討論佛學禪宗。1963年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是東方哲學家的俵俵者。

 

  谷口吉生設計的「鈴木大拙館」,著墨點都不是在介紹鈴木先生的生平和事蹟,只用了很少地方展示鈴木先生的著作和書法。最重要的部份,反而是一連串的建築和空間安排,讓參觀者自己從建築和大自然之間找到人生的領悟。

 

 

  我十年內分別探訪過兩次,兩次都有不同領悟。在博物館行走的路線,對我來說是人生的比喻。由一開始看到平坦的道路,偶爾在水池看見了漣漪(漣漪是被安排的),也有看到終點的那個門口,你會想:「是你想去的地方嗎?」中間有一個四邊都有門戶的冥想空間,入去之後,望向四邊,彷彿望到自己過去的幾十年,也同時在展望未來。當完成整個路線後,終於到了終點,但是它又好像其實是一個起點。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更值得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再次到訪。

 

 

  建築的威力就是這樣,一些簡單空間的安排,已經可以令人毛管戙。Spiritual space 不一定是宗教場所,也不一定是很偉大的建築。任何對探訪者的人生和思想有衝擊的地方已經夠令人感動。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