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8/2015
台灣香色-食出樸拙原始的美學
最近幾次的文章都分享了一些台北有趣的地方。相信近年來,喜歡台灣這個地方的香港人愈來愈多。除了友善和人情味,令筆者感動的是他們簡樸但堅持的性格。在設計概念上,台灣未必是最為閃爍的一個舞台,但是當中不斷醞釀出一些讓人感動的項目。
以餐飲業來說,除了一些高檔次的餐廳,如有多位星級大廚坐鎮的MUME及目前全台灣其中一所最難訂位的餐廳RAW等相繼進駐台北之外,當中亦有不少年輕有志之士默默地打造出認真的、屬於台灣的食店。其中一間便是一年多前由創辦人Jin及Zoe成立的「香色 Xiang Se」。
選址位於中正區的一個傳統老公寓內。Jin及Zoe的原意是把這裏成為他們的住所,但花了7個多月的裝修後卻改變主意,將這裏變成為一個「Open house」,打開大門接待客人到來進餐。
「香色」-原本是一個形容膚色的詞語。用以描繪樸拙、原始、人味及溫度。食物,亦是如此。Jin及Zoe不希望將「香色」只定位為一所餐廳。它本身更是一種態度。如何將食物的原態,餐具、員工制服等的展示以及進餐環境氣氛等等以「最美」的方式去呈現給顧客,對於Jin來說,這本身就是一個用心設計的過程。
Jin從事餐飲業之前是一位填詞人,喜歡咀嚼文字,醉心於寫作藝術。之後更成立了「古道具 Delicate」,從世界各地搜羅不同的古老家具擺設,慢慢地培養出一套自己的美學觀念。而Zoe曾赴日學廚,是食物餐單設計的靈魂。Jin及Zoe對於「美」有一種特別的執著,「香色」的整體設計及家具擺設,亦是由他們一手一腳配襯而成。空間的設計並沒有模仿任何一種風格,一切隨心隨意。但要做到的卻是一種「對」的味道。現在台灣充斥著許多一式一樣、模仿外國設計的餐廳及咖啡室,工業風、田園風、懷舊風等等。對於Jin來說,「對」也就是一個對的定位。能夠擺脫風格的限制,自成一格。
這種態度亦很快地獲得肯定,更得到著名生活雜誌Kinfolk邀請合作,顧客人數亦開始不斷上升。大多數店主們都不希望得失客人,對於顧客各種「不文明」行為都多以「包容」對待。但「香色」卻不一樣,Jin分享說有很多顧客光顧時只顧拍照,根本沒有用心去感受店主們精心鋪排的環境及進餐過程,以及食物的presentation,更有客人招搖地在餐廳內帶同女士們作「私影」活動,這令他們非常困擾。
於是,他們經常於Facebook留言教育顧客有關進餐的禮儀及如何做一個負責任的顧客。例如有客人覺得使用原木餐碟不衛生,不夠檔次。Jin及Zoe亦會不斷跟客人分享他們的想法,希望客人能明白。亦不時分享如何配搭食物材料和如何欣賞食材的美,這確實並不常見。
筆者覺得這正是現在非常缺乏的一種專業態度,是一種對於創作者自己理念的一份尊重及堅持。在不斷地抱怨客人不懂得欣賞你的食物/創作理念時必須反問自己,究竟是真誠希望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理念,還是只是想把自己放到一個高高的位置而已?
地址: 台北中正區湖口街1-2號1樓
【你點睇?】有學者倡60至65歲以下長者之2元乘車優惠,設每月補貼上限700元,你點睇?►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