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1/2023
梅艷芳逝世廿載: 回首樂壇貢獻,細數香港女兒對當代的意義
Alex Lai
Alex Lai
前半生為傳媒人,曾於多本中外雜誌刊物、蘇富比及新世界集團供職,過去十年涉足水墨文化推廣、策展與輔導治療,唯難改囤積居奇,及蒐集香港文化事物習慣,持續學習「斷捨離」,琢磨「收」與「藏」的故事。
IG: @alexsklai
香港‧寶‧藏
逢周三更新
梅艷芳逝世20周年在即,為記念曾經遇上,自兩年前一套票房報捷連連報捷的傳記電影《梅艷芳》開始,到今年年中首屆「香港流行文化節」開鑼,以「芳華再續」為軸,選映張國榮、梅艷芳的電影,及至10月旺角MOKO「傳承•永恆傳奇#梅艷芳」多媒體紀念展覽,同場舉行「梅艷芳電影節」、「梅艷芳座談會」,一浪接一浪的活動,相信到12月下旬文化博物館「絕代芳華」展覽,大家還是「芳」興未艾,將繼續緬懷這位香港女兒的卓越成就。雖然據悉官方並沒準備像10周年那般舉辦紀念演唱會,但坊間一眾梅迷及後梅迷,20年來不絕投入各式紀念活動,近日便有資深歌迷珍藏視像資料出土,上,趁機找來後梅迷舒詠晨(筆名),亦即是近年有心有力把IG @anita.mui_ 辦得有聲有色有勢的版主,不少人被其情真意切、透析度高的網文記載與分析感動,那就不妨找她來討論「梅艷芳」這三個字在緬懷以外的當代意義。
A:每年11-12月都要revisit一次Classic Moment,至今仍記得看首場她唱《不信愛有罪》,狀態不佳,當下心酸心痛心也沉了下去。DVD最後發行竟然輯錄了這段讓人不忍卒睹的演出,你認為唱片公司此舉有甚麼深意?
舒:我不知道唱片公司當年為何會收錄《不信愛有罪》,它獲編排的位置也耐人尋味,不是放在她個人演出部分的 DVD,反而是收錄在和嘉賓合唱的另一張 DVD 裏頭。據我所知,這首歌當年只唱了首場,不知是因為效果不佳還是甚麼因由,之後七場都沒有再唱過。記得曾經有一次電台訪問,她說當年錄音的版本自己不太滿意,或許是想在最後一次演唱會把這首歌唱一遍好的吧。我猜大概是唱片公司希望發行一個完整的紀錄為梅艷芳作最後致敬,所以即使演繹未盡如人意,都特意收錄,而礙於狀態明顯有別,就放在第二張影碟裏。雖然她狀態欠佳,但以其對比其他歌曲的優秀演繹,更凸顯她受病患折磨下仍能越戰越勇的超人意志和穩如泰山的功架。
兩張影碟內曲目的編排有如和梅艷芳 2002 年慶祝入行二十週年的《極夢幻演唱會》呼應。《極夢幻演唱會》的意念是一場夢,而 2003 年的絕唱以《夢裏共醉》開場,或許就是延續未完的夢吧。《不信愛有罪》如像把觀眾狠狠帶回現實,跟梅艷芳在舞台上最後一首安歌《珍惜再會時》,是影碟最後的兩首歌,夢終究要醒了。
A:梅艷芳歌都能「口到拿來」——小調、老歌、快歌、慢歌、rock ballad、hip hop、電音、慵懶、tango……除了歷練、悟性、天份、勤奮外,還有甚麼原因?
舒:說來可能有點悲哀,我猜是糊口養家的必要。梅艷芳四五歲已經要賣唱為生,賺多少歌酬、觀眾喜不喜歡她、老闆要不要下次再邀請她演出,都看她有多少看家本領。要是觀眾點唱某些受歡迎的歌曲,她不懂得唱,就會給「踩台」,就失去一次賺錢的機會了。她在一個叫《七八話當年》的電視訪談中講過小時候賣唱的種種難題,其中一個是比自己名氣大的歌星能優先選擇當晚獻唱的曲目,要是選了她準備好的歌,她就不能唱,要即場換另一首。大概是因為不得不克服這些難關,她必須懂得唱很多很多歌曲,不同類型的也要懂得唱,還要學得快,也需要靈活應變,不論狀態不論曲風,她都要「口到拿來」,久而久之就練成了能「百變」的演唱能力。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