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2013
《極樂帝國2154》人性崩壞
前作《D9異形禁區》,借未來講現今的種族政策,以低成本的製作費去製作出不少人喜歡的科幻作品。今回尼爾保甘的《極樂帝國2154》,再加上麥迪文和茱迪科士打,讓不少觀眾挾著前作的期望,同樣是以未來講今時今日的熱話-極端的M型社會-世界上只有窮人和富人。不論持高/低期望去看這部電影,也許都會發現《極》較鬆散,想講的話題好多,近110分鐘的片長,沒有深化當中的矛盾都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是,中間還有悶場的出現。
人,再沒有人性
以未來諷今,《極》的時空選於2154年,恰巧是《阿凡達》故事發生的年份,當中的連結我還未參透得到,也許都是把現今世界的崩壞推至極致的時間,科技愈來愈發達,環境卻愈來愈差,饑荒和疾病無處不在,活在貧窮線的人口愈來愈多,而社會亦愈來愈失去人性。
「失去人性」,有分為物理層面和道德層面。在2154年,地球上只剩下貧窮的人,富人都移居到「樂園」,正因如此,管理地球人的只有機械人,所以你會看到主角Max被捕時,需要向機械人假釋,依照程式去做事;在日常的生活中,人類也和機械人沒有分別,Max的工作就是資本主義下的一粒螺絲,每天只重覆著同一樣的工作。
老老實實,這種失去物理層面的人性,我們現今都見怪不怪。真正讓人感到可怕的是失去道德層面以上的人性。「樂園」的保安局局長Delacourt對偷渡者毫不猶豫的殺害,在以往的電影裏,看到有錢人/上層的作惡都會覺得合理,但是被塑造為英雄的Max都沒有人性的光輝。因一次工業意外,令Max燃起偷渡至「樂園」治病的想法,一連串的意外令Max掌握重啟「樂園」的程式,亦是令他成為英雄的鑰匙。然而,他只想著自己的困境,對舊情人患病的女兒視而不見,由此至終,他都是自私的。一改過往對「英雄」形象的認知,Max忽躍至英雄一角,源自於他最後的抉擇,但他踏上英雄的道路的轉折來得太突然。
「樂園」(Elysium)只是迷思
電影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描述貧民的生活,鮮有「樂園」的描述。銀幕所呈現出來的「樂園」,都是了無人煙,鳥語花香,講法文,極盡奢華的生活,「樂園」最令人羡慕的地方,是能醫百病的醫療床。
「樂園」在此,明顯是「烏托邦」的代名詞,我們充份了解到「樂園」居民的生活模式是我們的理想,他們的生活像極樓盤廣告,寄托人美好的想像之餘,亦在可以抽離生活的脈絡,只管風流,社會的大環境、人與人的關係如何,重要嗎?醫療床能醫百病,令人聯想起長生不老,一旦沒有人自然逝世,「樂園」遲早迫爆,從而再產生許多社會問題。這地球,若果有樂園,會像這般嗎?還是一切,都只是一種迷思?
不少科幻片借未來諷今,《極》點出許多問題,例如:貧富懸殊、階級制度、資本主義、民主和軍國主義等,每樣問題點到即止,令人混淆電影/導演對這些議題的立場,不知道他究竟關注甚麼。
也許,要求一套科幻片能簡潔而有立場地去表態,都可能是一種迷思。
偽文青推薦指數: ★★★☆☆ (故事鬆散,但視覺效果良好)
電影預告片:
【你點睇】卓林普經優才計劃成為香港居民,桌總冀當局放寬16歲以下青少年進入桌球室限制助年輕人接觸桌球,你是否認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