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5/2024

「拾維筆報」水墨展:以獨特的視角與靈感,重新審視水墨於當代藝術下的面貌

  • 收藏文章
Text: Helena Hau Photo: 由藝術家提供

  傳統水墨講求筆觸、墨色和意境,但隨著時間的洪流,藝術媒介與形式已不斷推陳出新,水墨作為傳統媒介,又將何去何從?當談及水墨的演變與進程,現代水墨似乎總是不可磨滅的一筆。在East meets West的文化底蘊下,呂壽琨、王無邪、劉國松等人被視為現代水墨的領軍者;那麼帶著這種精神,現代水墨的傳承者又是如何克服挑戰,保持獨特的視角和靈感,帶觀者重新審視水墨創作這件事呢?

 

  這個問題,或許能從水墨展覽「拾維筆報」(A Test of Time)中,找到些答案。展覽以時間為題、水墨為本,由香港水墨畫家馮永基策展,匯聚二十五位香港藝術家的作品,涵蓋畫作、裝置、雕塑等不同的藝術形式,呈現一眾藝術家嘗試突破傳統的框架,重新詮釋水墨在當代藝術中的面貌。

 

 

  展出的作品從平面到立體、從視覺到概念,透過詮釋時間、記憶、社會變遷等不同議題,使水墨藝術具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意義。馮永基認為,「現當代水墨早已被推到更寬、更廣的領域,已經不再是用筆或非用筆的爭拗。」

 

  就如藝術家一雱帶來的藝術裝置——《道德迷宮》,由十塊破碎的鏡子組成,當中以書法勾勒了「十誡」,利用鏡子的反射,讓觀者在觀望藝術品的同時,亦反問自己,形成互動與思考。小醉則為書法立碑,帶來雕塑作品《書法已死》;他將過往寫下的書法攪碎,為其起豎起墓碑,以死亡找到另一種重生。岑智明的《自然志》巧妙地借助自然刻畫不斷變幻的天氣,藝術家每天將一張紅紙置於室外,持續365天,讓雨水、陽光寫下一年的風雨陰晴。

 

一雱,《道德迷宮》,2024

岑智明,《自然志》,2024

小醉,《書法已死》局部,2024

 

  談及水墨,下意識會聯想到寫意的大山大水,以及筆墨神韻,偏偏則有藝術家選擇挑戰這種傳統的觀看方式。吳文偉的《1072- 2024 • 1124 – 2022》以北宋郭熙於1072年所繪的《早春圖》和北宋李唐於1124年所繪的《萬壑松風圖》為藍本,以獨特的皺法,重新凝視古代大師的筆墨、詮釋中國山水水墨藝術的精髓。黎東耀的作品《觸地印(二)》依舊將宏觀視角轉移至微觀世界,其作品保留了墨的本色,但卻有如西方素描般精妙,而微觀中看到的日常,也帶來了一絲不真實的感覺。史秀美的作品《楓騷》則由24塊金咭組成,畫面上的飄零楓葉來自世界各地,春、夏、秋、冬綻放著迷人的韻致,交織出壯麗的四季畫卷。

 

1124-2022,吳文偉,2022

黎東耀,《觸地印(二)》,2024

史秀美,《楓騷》,2024

 

  展覽期間,還有一場以「由失落至收穫」(From Lost to Lots)為題的座談會,由策展人馮永基主持,邀請了四位嘉賓講者,分別是康文署副署長(文化)譚美兒、蘇富比亞洲區現代藝術部主管郭東杰、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研究助理教授方敏兒,以及香港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黃裕舜,一同探討當下香港文化的發展面向,尤其是新一代在經濟霧霾下,如何自處與尋找新的機遇。

 

參展藝術家

一雱、又一山人、小醉、只野仁、史秀美、伍嘉珍、冰堂主人、吳文偉、岑智明、李海瀅、周巧兒、林少宜、雨燕女、高家揚、許麗莉、曾靜英、游於藝、黃斯齡、劉佳、蔡天眉、黎東耀、謝家瑜、簡志雄、羅致勇、羅倩萍

 

「拾維筆報」水墨展覽

日期:2024年5月24至29日

時間:2024年5月24至28日 11:00 - 19:30 | 5月29日 11:00 - 15:00

公眾導賞:2024年5月25日14:00 | 5月26日 12:00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四樓至五樓

 

座談會:「由失落到收穫」(From Lost to Lots)

 

主持:馮永基「拾維筆報」水墨展覽策展人

嘉賓講者:

譚美兒|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副署長(文化)

郭東杰|蘇富比亞洲區現代藝術部主管

方敏兒|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研究助理教授

黃裕舜|香港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日期:2024年5月26日

時間:下午4時至5時30分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古天樂電影院

登記:https://forms.gle/VSaj35QrA6GtHFSw5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