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0 08:00:00

90後創社企 體會長者之苦

 

  大埔劍橋護老院事件引起全城關注長者待遇問題,事實上,長者麻煩嘮叨、難以相處是不少人的刻板印象。

 

  3名90後創立社企「歷耆者Eldpathy」,利用12磅重的「老人裝」,令一眾年輕人「瞬間變老」,耳聾眼花、駝背走路,藉此加深年輕人對長者的了解與關懷,建立同理心,打破跨代隔膜。

 

三名「90後」(左起)陳浩民、曾家鑫及江穎敏兩年前創立社企「歷耆者」,冀社會了解長者問題,培養對長者的同理心。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根據政府2013年人口政策諮詢文件推算,至2041年,65歲以上長者佔本港人口3成,即每3個港人便有1個長者。

 

青年終明白 為何長者常坐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然而歷耆者共同創辦人陳浩民直言,不少年輕人只感家中長者麻煩嘮叨,視為負累多於瑰寶,但對他及另外2名90後江穎敏及曾家鑫而言,婆婆嫲嫲在成長中擔任重要角色,負責接送放學、照顧起居飲食,他們遂於2年前開設社企歷耆者,冀以體驗活動,讓年輕人了解長者生活困難與感受,打破跨代隔膜。

 

  要了解長者生活,單憑語言不能體會當中之苦,歷耆者遂由台灣引入價值約9,000元、12磅重的「老人裝」,內置鉛條加大身體負重,配以約束上半身與膝蓋距離的繩索,年輕人被迫駝背走路,加上營造老花、黃斑症的眼鏡、模擬聽覺退化的耳塞等裝置,令年輕人「瞬間變老」。

 

  陳浩民表示,每次會按個別機構目標,設計行樓梯、斜路、嘗試社區設施等體驗活動,讓參與者身體力行經歷長者生活困難,有部分參與者直言:「終於明白老人家為何要成日坐、又行得慢!」

 

  歷耆者去年為逾50間學校、從事零售或社會服務的企業舉辦工作坊,參與人數逾千人,活動目標多樣,既有讓學生了解通識科的人口老化議題,成為探訪老人院的預備活動,亦有企業藉此建立前線員工的同理心。

 

長者分享經歷 激勵DSE考生

 

工作坊邀請了20多名長者義工擔任導師,在活動後帶領小組討論。

 

  江穎敏認為,年輕人與長者於生活中缺乏溝通、形成代溝,工作坊除讓參與者親身體驗長者生活外,亦搭建了一個溝通橋樑,由20多名長者義工擔任導師,在活動後帶領小組討論,亦可分享自身經歷。

 

  工作坊不但令參與者更了解長者,更反被長者的生命所激勵。陳浩民憶述,有中學於中學文憑試(DSE)開考前,為應屆考生舉辦生命教育營,由於為Band 3學生、自信心較低,早對考試不抱任何期望、心中「打定輸數」。

 

  然而,一名70歲的退休長者分享其自身經歷,原來積極參與義工助人的他,連小學學歷亦沒有,但直言「仍然生活得很好」,加上體驗活動,讓一班應屆考生體會到即使讀書成績差,但好的體能是其「大好本錢」。他們的生命被激勵,學懂將目光放遠,珍惜現在所有。

 

不設辦公室 盼明年可回本

 

  歷耆者營運至今已2年,3名90後因參與社企比賽贏得12萬元獎金,全數用以維持社企運作,陳浩民表示,期望未來一年可舉辦80至100個活動,亦能就本港現時貧窮長者的社會議題,設計相關的體驗活動,例如穿著「老人裝」體驗執紙皮的生活,讓年輕人對社會現況有深一層的認識。

 

  社企以商業模式營運,同時肩負社會目標,如何在當中取得平衡、達致可持續性?曾家鑫認為,出席各項活動、建立人際網絡十分重要,因社企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不少人願意幫忙,歷耆者得以繼續營運,有賴一班長者義工、社工的協助。

 

  陳浩民則認為,本港租金高企,令創業甚有限制和風險,因此他們未有開設任何辦公室,以租借倉庫儲存器材,減少固定開支,大部分開支只會因舉辦活動而產生,有助達至收支平衡,期望明年可回本。

 

 

 摘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