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02 00:00:00

露宿者辦雜誌 創富500萬鎊 蔡美碧

 

  英國每年有32%的社福預算用於貧窮議題,但不少受助者仍維持貧窮狀況,不能養家餬口,其中最棘手的為露宿者問題。已故王妃戴安娜也曾到街頭探訪露宿者,表達官方的關注。英國知名的社會企業──「大議題」(The Big Issue)──就是為解決這問題而誕生的社企。


「大議題」推動自力更生革命

 


  九十年代的英國, 受世界經濟危機影響,失業人口日增,許多人露宿街頭。Body Shop的聯合創辦人羅迪克(Gordon Roddick)一向致力推動商界為善, 他在紐約看到一份由露宿者叫賣的街報, 遂萌生協助倫敦露宿者自力更生的想法。在1991年,他邀請了相識於微時的薄約翰(John Bird)共同創辦《大議題》雜誌, 讓無家可歸者透過銷售雜誌來獲取收入。

 


  薄約翰出生於倫敦一個貧窮家庭。五歲起在街頭露宿,之後在孤兒院和監獄進出, 成年後從事印刷出版的工作。約翰流落過街頭, 最能感受到邊緣人的掙扎與挑戰。在羅迪克鼓勵支持下,他全情投入協助露宿者自立的目標。第一期雜誌發行的時候,只有10個流浪漢自願參與,出乎意料地, 幾百分雜誌一下子就賣光了。創業初期, 約翰故意組成「丐幫」團隊, 但這些雜牌軍差點令雜誌社倒閉。於是他開始招募其他具有美術、編輯和營銷經驗的人才,讓來自不同背景的成員相互學習。接下來幾年, 雜誌的銷售節節上升,出版期數也從月刊變為雙周刊, 在1993年更定位為周刊。羅迪克在創辦初期掏出五十萬英鎊作為營運資金,但雜誌社兩年後已能自負盈虧。


銷售員須是無家可歸或失業


  面對迅速擴大的業務,約翰對銷售員的管理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銷售員必須是無家可歸者或失業人士,並在英國有合法的工作權。他們通過兩星期的訓練輔導後, 必須承諾遵守行為規則,例如不能賣雜誌以外的東西,不能酗酒,不能對人無禮等。每次上街售賣時必須穿着整齊的紅色背心制服, 佩戴有號碼和照片的工作證,在指定的地方, 如地鐵站口、百貨店門口和熱鬧的街頭銷售。有些銷售員一做便好幾年, 有些則只做幾個月。


  雜誌社為新銷售員提供10本免費雜誌, 然後他們要衡量自己的財務狀況及銷售能力,於每期發行時用1.25英鎊現金買入,以2.50英鎊發售,售賣所得全數歸自己所有。雜誌社的口號是 ︰「把手舉起來(賣雜誌),而不是把手伸出來(領救濟金)」。 這種方式讓他們自營生計,多勞多得, 逐步摒棄乞討或其他非法勾檔, 重建個人的尊嚴、責任感和信心, 讓他們與公眾人士連繫起來, 重新融入社會。


  《大議題》雖然是公益雜誌, 但仍需與其他商業刊物競爭。約翰深知客戶發自愛心的消費只會是一次起, 兩次止, 如果不能吸引長期讀者,銷售員則難以維生, 而雜誌社也不能持續發展。於是他堅持清晰的編輯立場 ︰ 要提供獨立、優質和引起讀者興趣的文章。每期雜誌出版48頁,內容涵蓋時事、名人專訪、社會議題、文藝資訊和露宿者的故事等。文章由專業作家撰寫, 筆觸細膩, 為讀者提供獨特的角度和內容 。雜誌的讀者群非常廣泛,跨越各個階層和年齡。很多名人也樂意支援,為雜誌提供獨家專訪的機會。這種長遠和專業的經營方針,令雜誌在滿足讀者的同時, 亦能幫助弱勢社群, 並成為社會改革的藍圖。


雜誌每周銷量高達30萬本


  現在雜誌每周銷量高達30萬本,讀者人數超過67萬,幫助了2500多名露宿者,為他們帶來超過500萬英鎊的收入。《大議題》的成功令歐洲大陸也掀起了街報熱潮。雜誌社以授權形式給日本、韓國、澳洲、台灣等10個國家出版發行, 為當地社會提供行之有效的滅貧方法。


  約翰在1995年成立了非牟利組織「大議題基金會」, 把雜誌所有的盈利都捐給基金會。該會的服務對象主要是雜誌的銷售員,除了提供心理輔導外,還協助他們戒除各種陋習,學習新技能,重建或重返家園, 從根本上解決露宿者無家可歸的問題。


作者為仁人學社創辦人及副主席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