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4-20

國內房子必然升值

  上星期寫了《房子長遠必然升值》一文,引來不少網友迴響,證明房子仍是市民最關注的主題之一。

 

  其中有同意的,亦有抱不同看法的。

 

  首先我不同意國內房價上漲的黃金期已經過去了,反而認為黃金期只是剛剛起步。當然香港的黃金期已過,我亦不相信40年後有100倍升幅,但房價高企是事實,容後再談。

 

  只不過因為給炒家早著先機,亦有和發展商勾結的,利用媒體炒作而把房價打上去;今天政府出手壓低房價升幅是無可避免,亦是市民期望的合理手段。

 

  市民的收入和房價的差距太大了,若不利用一些行政手段,例如限制購房數目、收緊銀行貸款、徵收增值稅等將引來買不起房子的人不滿,令致社會不穩定。這不是任何人可以承擔的後果。

 

  問題是需求仍在,只要中國經濟向上,房價是只升不跌,這是經濟規律。人為控制,只收一時之效。

 

  「有瓦遮頭」是廣東話,意思是一個人怎樣辛苦也要找一個可以棲身蝸居的地方。

 

  我媽四十多年前沒把握買入美孚新邨的單位,便要等到1978年,當時的港英政府推出第一批「居者有其屋」計劃,幸運的給抽中,以10萬元買下一個500平方呎(約50平方米)的房子。

 

  這房子經歷香港房價幾許風雨,今天價值是160萬,升值10倍。(因為是「居屋」,故房價升值能力較差)。

 

  我媽苦等10年,儲多了幾萬元,卻怎樣也追不到美孚的房價,退而求其次,唯有買「居屋」了。

 

  她辛苦一生,就是為了一個「有瓦遮頭」的地方。我們的父母輩都是經過戰亂的,讀書少,只可幹低收入的工作,收入微薄。

 

  即使他們大部分住在政府廉租房內,但怎樣辛苦,也要儲錢買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

 

  中國以農立國,農民看天生活,故不得不早出晚歸勤奮下田;亦不能不未雨綢繆、積榖防飢。

 

  我們不用說甚麼大道理,只要看看我們四周,大部分都是勤奮工作的人,他們無時無刻不記掛著要買房子的。

 

  有一個同事,才20多歲,從國內來拿了香港一所大學獎學金來讀碩士。

 

  讀完書,找到工作。租房子住,便要一半工資,甚不划算。

 

  三年來她省吃儉用,儲了些錢,相信亦得仍在國內生活的父母的資助,正在香港四處找房子。

 

  細心想想,她仍沒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她工資仍不高,但知道付出去的租金永遠也不屬於自己的,她便不得不考慮買房子了。

 

  只要有首期、有收入,她是一定會買房子的。

 

  今年不買,明年還是會買的。

 

  像她一樣想的人,多著哩!

 

  她的故事不就是經濟規律的縮影嗎?(待續)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情緒勒索任何關係均有機會發生 如何走出情緒勒索循環?► 即睇

更多金錢世界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