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5-29

不想社交形象降格,十大行為要避免!

  演藝人出席康城或奧斯卡兩個國際影壇盛會,對一般人而言,看看穿甚麼戴甚麼是茶餘飯後娛樂。不過,這種好像事不關己的活動,就社交形象而言,其實有很好的借鏡及參考作用。

 

  曾幾何時,自己在傳媒工作,常出席一些社交名人活動、晚宴。早年遊學美國紐約一段日子,也出席過紐約時裝周(New York Fashion Week)之後的各類派對;同時出席有時裝界奧斯卡之稱的CFDA Award頒獎禮;亦出席過康城電影節期間舉行的愛滋病基金會籌款晚會。在後兩項活動,以一個平凡工作參與心走過下紅地毯。在紅地毯上更遇上時裝設計大師Valentino、名模Claudia Schiffer 及Elizabeth Hurley一同進場,在酒會上可以近距離觀察到前里安納度女友名模Gisele Bundchen、目睹過當年仍活躍的伊莉沙伯•泰萊的華麗風采等等。點點滴滴的經驗,都留在回憶庫,願與眾分享一些體會。

 

  在宴會以旁觀者親眼所見及接觸名人,及周旋於其他賓客,是個很好的學習平台,觀察及收集了一些社交形象的姿態及表現,甚麼是應該,甚麼是不宜。參與者的打扮風采、禮儀風度、氣質素養,都不是由某人來評是好或不好,亦無絕對的對或錯。但是,有令人欣賞或不欣賞;而這點,畢竟就是眾人的自然反應感覺而得出來的觀感;我會稱之為一般的「人心規律」的結果。知多一點在盛會場合不應表現甚麼,相信,或多或少可為個人提升更恰當及表現更優質的社交形象。

 

  所以,下列出十項足以降格的社交形象行為,以供研究參考。

 

1. 衣不驚人誓不休

 

當年Paris Hilton出現在康城一個珠寶活動時,也未算有很高知名度;而她的打扮,也明顯想自己更引人注意!

 

  出席盛會,女的難免要有「衣裝行頭」、「珠光寶氣」一番。但是,多不等於好。搶眼,不等於恰當。更別走入「霎眼嬌」的胡同。通常簡單剪裁配一至兩件耀目的配飾,已經叫人動心。還有,通常愈少出席盛會的,才會愈怕自己被比下去而挑誇張或大膽的款式,好像怕自己被冷落,怕自己不受注意;少不免將焦點落在「夠搶」的衣服上,於是有「衣著人」的觀感;或索性以性感服裝來成就「身體」,以身體為「戰衣」。

 

不一定說簡單就是好或適合所有人,但多數比不必要的複雜來得順眼及耐看。

 

  至於愈「幹練」的,就愈走「簡約」之方向,刻意地表現不刻意;那需要一定「功力」,但往往讓人愈看愈耐看,那就有種懂得「人著衣」的效果。畢竟,衣裝驚人的做法,往往弄巧反拙之機率較高。別讓人有機會說「醜人多百怪」。

 

2. 挑戰小眾品味

 

  多數男士寧願保守傳統一點,不做不錯的情況下,恰當的比例是比女性高很多的。但也有些喜歡大玩個性的衣裝,甚至奇裝異服,通常他們會認為傳統的男士禮服太沉悶,乏善足陳。但是,玩新意又要講身型條件及選衣眼光的,不是一定有個性就是好事。因為大部分「觀眾」是欣賞主流品味的話,未必欣賞小眾的「品味」。嚴重的話,只會暗中產生了認為該人「不識大體、難上大台」的印象。因為,以往出席盛會時,就是觀察到這類風格的賓客,社交時也是小圈子的傾談,似乎難與主流賓客溝通,就是談話,也有格格不入的不自然,說不了對句,大家很快會「轉移目標」。

 

3. 配對不當的髮型

 

多,不一定是好。這個造型,就是太「重手」了。不過,坦白說,簡單不是容易處理及穿得好看,所以很多「出事」現象。

 

  有一個髮型與服裝配對組合的基本準則,千萬不要犯錯。就是不要隆重髮型加隆重服飾;或完全簡單配過於低調的服飾(除非你有意讓自己不顯眼,不想被注意,但主人家或賓客可能對你的印象是不夠禮貌,不夠重視這個參與,草草了事。)

 

這位女士只營造一個焦點在上身,髮型化妝都很簡單;就是輕與重的組合,效果恰到好處。

 

  相反,一重一輕,即簡單配隆重的組合,較易有和諧效果,讓人看得舒服,甚至另有韻味魅力,不落俗套爭妍奪風頭。像早前范冰冰出席康城的紅地氈為例,敗筆就是過份刻意的日式髮型加充滿中式風格的服裝,除了不協調,還有「由頭重到腳尾」,背後顯現了「誓要大家來看我」的野心,無形中顯示了自己「未夠班」。本來對有需要的人來說,是無可厚非,但這是「手法」的拿捏考量。要令自己展示大將之風,令人注意又不刻意張揚又做出效果,畢竟是一門學問,要「浸」一段日子的。

 

4. 緊張焦慮不說話

 

  有些人出席隆重盛會,既怕與不相識的陌生人打交道,又怕自己出錯,難免緊張憂慮,戰戰兢兢,甚至有少說少錯的想法。這種情況會令自己難投入,同時與賓客不容易溝通。其實,可以換個思維,既然怕講多錯多或怕自己沒有話說,又知道其實不少人喜歡別人對他/她有興趣,那就請別人講多過自己講。先準備幾條問題,以對別人抱有興趣的心態令對方打開話題。日子有功後,憂慮會漸少,可能就會更熟悉,及從別人身上「偷師」,學會應對及處理技巧了。

 

5. 不懂得停

 

  有些人不敢說,但有些人卻說得太多。一句話題回應了近10分鐘,未停過說話,人家想說而沒機會說,是幾「無癮」的事,甚至愈聽愈累,都不想聽,借機會走開了。所以,就好像打兵乒球或網球一樣,要給對方交球,大家打下去才有交流,否則把對方悶死了。適當時候,要懂得「停」,讓對方說,讓對方有機會發揮。

 

6. 說自己過多

 

  社交場合中,簡單說了自己的背景就夠了,甚麼狀態、想法或其他,除非對方對你興趣非常濃厚,那自會多問幾句或作關心的對話,但別太天真地說個沒完沒了。有時,應該留少少機會及空間,留待下次再說。

 

7. 匆匆轉話題

 

在社交場合「social」,話不宜太多,如何為之多?看看對方的眼神是否已飄移到其他地方,那自己就應識趣就此打住。

 

  轉話題切忌「sharp cut」。轉得太急促是不尊重及沒禮貌的表現。目睹過有人說了句「你認為這個如何?」,另一方只答「OK」,然後即別過臉或轉話題,人家是知道你沒興趣,但也無謂如此率性,就是不夠幹練不夠大體。

 

8. 笑得僵硬

 

  笑容是社交時必要「帶」出來的。但笑容太多,變成僵硬,就有「敷衍」之嫌。如果希望時刻保持笑容但又不想變作例行公事,最好平日多做工夫,步驟一是先從心出發,來個「感恩心」,感恩自己有機緣與人廣結善緣;二是驅使自己習慣一視同仁,對任何階級的人都輕微淺笑,不宜按身份高低來調較笑容份量,也不需要很明顯公共天下「你有笑容」。

 

9. 我在此

 

  有些人總好像需要全世界知道「我來了,我在此」。真正有氣派的人出場的時候,總是氣定神閒,不慍不火,不氣急氣喘,輕笑穩步,不急於「hi hi」聲同周遭的人高調打招呼。但點頭,微笑,揮手,偶爾停下來握握手,或來個擁抱。輕描淡寫。印象溫和,但觸動人心!

 

10. 扮熟

 

  有些社交「能手」的確令人「透不過氣」。初開始相識,就提供過熱的笑容、太近距離的身體接觸、過於關心的話題;甚至會拉著你的手要介紹你給其他朋友。本來,可能是一腔熱情的,但對象不是相熟朋友就最好別來這一套,因為不一定人人受落,更有可能令人誤會,令人不安。對初相識的人,還是將熱情稍為降溫,會令大家的相處安全而持久一點。

 

  其實,還有值得一提的,就是禮讓及謙虛;相逢相識都是緣,不需要急於一時來「show off」。社交高手的魅力,往往是虛懷若谷,大智若愚,對懂的說少少,讓別人來說多一點,禮讓他人,成存他人;這是可以每日從不同渠道來學習實踐的,與大家共勉。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東南亞藝術市場是下一個熱點?一探各地獨特及吸引之處!► 即睇

更多形象UP!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