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2
覓地建屋空餘夢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就18個選項,展開公眾諮詢。即使這18個選項已各有「贊成」及「反對」,即共36個簡單選項,這個諮詢真將變成「大辯論」,「求仁得仁」,而港人安居的夢想,真遙遙無期。
看18個選項的諮詢剛啟動,並不能聚焦於較短期的方案,每個選項因利益所在,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而專責小組本身的構成,例如組員的人數、背景等、劃分「短、中、長期」選項的準則、公眾諮詢的渠道和方法等,都備受質疑,也有人牽扯到18個選項以外的方案或議題,例如考慮海邊設「船屋」、發展解放軍軍營用地,甚至針對來港移民人口等,恐怕又將走上「議而不決」的老路,要凝聚共識,談何容易!社會紛擾一番,卻未必能換得互相認識、了解,是否值得,真是見仁見智。
筆者昨晚發了一個夢︰夢中不知甚麼地方受災,大批災民捱飢抵渴,有善長願意做善事,安排為災民派飯,有些食飽飯路經災區的人卻在旁指手劃腳,他們聲稱是為公義云云,究竟是為災民提供肉先還是菜先,飯還是水?甚至質疑那善長抱甚麼私心等等,總之拗來拗去,爭議不休。那個災區又禍不單行,發生大火。消防員趕到救火,有人就問救火的水是淡水還是海水,是否來自潔淨水源?情急之下,有人號召人「捐尿」,發起「人人撒泡尿救火」行動……
今時社會現實是欠缺土地,一定要先解決怎樣「做蛋糕」(房屋)問題,有「蛋糕」可分,才可討論怎樣「分蛋糕」。公眾會期望政府可以找到最快捷的土地供應方法,有地不單可建屋,連其他社會服務需要的土地資源問題也可解決,例如很多中度或嚴重缺損的長者正輪候安老院舍,這些院舍都極需要合適土地興建。事實上,大部分長者都對安老院舍服務有些「看法」,如非必要都不願意入住,反希望繼續在原住社區生活,這正與政府提倡的居家安老概念脗合。
發完夢後,我又有一個夢想︰日後香港繼續有公、私營樓宇之分,私樓繼續天價,不過,政府已提供充裕的「只租不賣」的公營房屋予合資格的市民。日後這類公營房屋是今時公屋、居屋的混合體,房屋質素比它們更佳,足以吸引中產階層購買「居住權」,租金將以業戶收入的25%至30%釐定,其餘收入供業戶養家、進修、退休等用途。這類房屋的單位設計在通道、洗手間均預留位置設扶手或供輪椅通過,大樓低層設診所、休憩康樂活動室等。可惜,以今時18個紛擾選項,筆者恐怕只會繼續發噩夢,而夢想仍是個空想。
轉載自: 晴報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