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5
掌教育 要務實
名人陳美齡已否認獲推薦出任教育局局長,從傳言不脛而走,到發展至引起部分人士討論,傳媒都應為炒作傳言負上責任,但公眾也不妨趁此機會,看看香港需要一個怎樣的掌管教育事務的問責官員。
相關謠言相信來自陳美齡新書發布會上與記者的對答。那純粹是誤會還是宣傳噱頭,見仁見智,但傳媒同業新聞觸覺過分「敏銳」,便實在不敢恭維。下屆政府正籌組領導班子,密鑼緊鼓邀請適當人選進入「熱廚房」是當務之急,若傳媒錯估人選,無端「吹縐一池春水」,對港無益。
在「陳美齡任局長」一事上,不難令人看到傳媒早有「想鬧人」的企圖,包括她的國籍和政治立場(傳媒指她曾支持右傾的安倍政府)、她對歷史上中日矛盾和衝突的看法,例如日本侵華、釣魚台等,都是在未找到她任局長的事實或真相之前,捕風捉影,提早對她進行批判,而且無風起浪,並不公允。其實,莫說政府與陳並未就教育局局長委任一事有任何進一步的接觸,即使曾接觸過,若早在現階段就「吹縐一池春水」,真正「關港人何事」?
香港的教育事務及其發展方向確實值得關注,但傳媒卻關「錯」,踩錯線,再加以「發揮」,轉移了公眾視線朝錯誤的方向去「關注」,就應該檢討。像警察查案,若一見疑人就因種種偏見而認定他是真兇,不但會白費了心機、時間,永難破案,也令疑人含冤莫白。
要勝任教育局局長,條件很高,他/她不但要熟諳本地教育情況,在實際操作上,他/她還要透過學校,推動並落實相關政策。在這裏,「學校」不僅包括校長、教師,還有家長教師會(家教會)的協作。當家教會或學校其他持份者過分干預學校事務及運作,在局長領導下的教育局便應該要有決心和能力,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尤其是要保障學生的權益。
在教育事務的實際操作以外,教育局局長必須有其抱負,並經常記掛着如何回應兩大問題︰教育要為未來社會培育出具備甚麼素質的公民?及怎樣讓年輕人自我裝備成有自學及持續進修能力的下一代,以應付日後充滿競爭的工作環境?
有人說,未來10年,人類將有一半工作會被機械人或科技取代,這對今天的教育無疑有很大啟發︰教育的終極目標並非要讓學生讀「神科」,如環球金融財務、環球商業、精算、電子工程、醫科等「高級職訓」課程,更不是入讀到國際知名學府,而是培育出有生存及謀生能力的好公民。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