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6
聚焦創科效益 創造就業
香港發展經濟其中一個方向是產業科技化,任何產業的科技含量愈高,便愈能適應到市場需要和時代需求。今天若香港涉及科技的產業發展仍停留在醞釀科技土壤的階段,而不講求實際應用及創造就業等成效,未來5至10年,香港便將更落後於鄰近國家及地區。
香港科技園本年度的創業培育計劃剛又有68間培育公司「畢業」,這批公司涉及不同的科技範疇有,在培育期內它們共取得39個本地及國際性的創新及發明獎項,包括一些業界最高殊榮,而在專利發明方面,這批培育公司已於多個市場登記及/或註冊了70項專利,以上逾百個獎項和專利無疑都是對這批公司科技成就的認同,但下一步又如何?
雖然科技園已同時宣布推出同為「培育」性質的「環球創業飛躍學院」,計劃與不同行業合作,運用業界資源,確立公司的研發方向及業務策略,促進初創企業的發展;另又有個類似60秒推銷(60-second pitching)的「電梯募投」比賽,以約90萬港元為種子資金,吸引本地及海外初創企業參賽,但是今天香港需要的並不僅是這類培育計劃或比賽,以提供科技產業萌發土壤的過程,而是需要看到產業發展的成果,哪怕只是初始階段的成果。
培育公司取得成果只像在學校裏品學兼優的學生,它們是否經得起現實考驗,還須拭目以待,而68間完成計劃的公司也像初生嬰兒,若沒有適當的配套,莫說成才,可能連生存也成問題。因此,政府對這些初創企業的扶持,並大力協助它們在本港或內地生存、發展就顯得更加重要。
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剛研發出一項名為「FACED」的嶄新激光掃描技術,可應用於新一代高速生物醫學顯微鏡,有助更早發現癌症和腦病,而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亦有學生成功研發出尋找空置咪錶泊位的手機應用程式,這類在醫療及民生方面可見成果的技術,能直接改善相關人士的生活質素,今時香港正要多見到這類科技產業化的成果,多於還在進行培育和比賽。
以現時較充裕的公共財政資源,政府必須在研發開支上,大手筆投放資源。2015年,香港研發開支僅約180億元,而深圳卻已約830億元,是香港研發開支的4.6倍!而深圳科技產業帶動經濟的成效,有目共睹,這又令人想起港府不支持港產電動車,令他們要到境外發展的故事。政府既可投資港鐵,不妨也投資科技及其相關新興產業,不單可為港帶來收益,也更有建設性地,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轉載自: 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