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12-29

本土意識可團結 慎防偏激走極端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網誌上,從自己對母校的歸屬感談到近年興起的本土意識,並認為這種對香港的深厚感情可化為一股正面力量,可令香港變得更好。若大家看看港人過去怎樣憑藉對這片土地的感情,應對時代洪流,或會對本土意識有另一番領會。

 

本土意識不應成為排外的藉口,港人利益應該保護,但不是為反對而反對。

 

  在這裏,「本土」是指香港,而不同人對本土意識的理解或會有別,但撇開一些學術定義,相信很多人都會贊同曾俊華所說,這種歸屬感是大至國家民族,小至一間學校都會有的一種情感。在香港歷史上,港人以本土意識應對時代衝擊的先例不少:

 

  林維喜事件:1839年,鴉片戰爭前夕,一批英國水手在尖沙咀吃霸王餐,在場的村民林維喜看不過眼,挺身而出,與英國人理論,卻被水手毆斃,雖然當時的清政府無法逼令英國交出兇徒,但這件事就揭開百多年來港人對外抗爭的序幕。

 

  新界六日戰:香港歷史上,較大規模的本土武裝抗爭,應當要數新界鄉民與英國軍隊的「新界六日戰」。在1899年,英國政府要接收新界,以屏山鄧氏為首的新界大族,包括屏山、十八鄉、錦田、大埔等幾個鄉約便聯合起來,反抗英軍接管;歷時六日的鄉民抗英戰爭,鄉民雖然奮勇作戰,卻死傷慘重,罷戰後,雙方速速和解。

 

  日本侵港:香港淪陷期間,「東江縱隊」以新界西貢為基地,進行抗日工作,包括刺探敵情、營救盟軍戰俘及協助國際友人逃生等。以上都是一些以武力保衞(本土)家園的行動。若不是反抗侵略,港人又如何應對?

 

  越戰商機:上世紀60至70年代,參與越戰的美國海軍來港休假,雖與英國人同是外籍,但港人,尤其是灣仔一帶的生意人,似乎都普遍接受他們來港消費,因有生意可做。

日本遊客:雖然日本曾經侵華及佔領香港,但當日本在70年代經濟起飛後,香港卻歡迎日本遊客來港旅遊消費,也是因有生意可做。

 

  2003年經歷沙士之後,內地自由行推出之初,港人普遍都歡迎內地同胞來港消費,以救當時像潭死水的本地經濟,直至近年部分港人才覺得,內地自由行似是「奪去」了香港人的資源,而一國兩制又好像「變了形」,本土主義遂得以抬頭。

 

  簡略回顧過後,大家會發現,除對外抗暴的武裝抗爭之外,香港幾十年來都沒有一種極端本土意識的「傳統」,反而隨着時代變遷,形成一種務實而互惠的應對,對英國的盟友美國如是,甚至對曾侵港的日本也如是。

 

  不過,今時有部分港人看待內地的一切人和事,則以本土意識為排拒的理由,甚至漸走極端。

 

  港人要警惕的是,伊斯蘭國、日本的軍國主義、德國的納粹都是極端意識的衍生事物,最近有人懷煙霧餅、爆立法會外的垃圾桶,都是極端思想化為行動的實例。

 

  財爺說本土意識可團結香港,但大家更要慎防有人會走向偏激,製造破壞。今時有「本土派」動輒揮舞英國或港英旗,若林維喜或在六日戰中犧牲的鄉民復生,他們會怎看今時這些揮舞英國或港英旗者?

 

轉載自: 晴報

夏日中暑高風險!即睇中暑迷思+預防措施!► 立即了解

更多為理發聲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