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11-17

齊撑創新產業起飛

   有民航機師及其團隊,夥拍逾500名中學生,花了七年,成功組裝出首架「港產」小型飛機,一飛沖天。這個本地航空飛天夢雖然熱血,但若政府仍冷待這類熱情與創意,對其後續產業發展不予支持的話,這些夢想便永不會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引擎。

 

曾遭冷待的首個港產電動車MyCar,因港人缺乏眼光而錯過將其發揚光大的機會。

 

  我們絕對鼓勵年輕人勇於尋夢,不僅是飛天,哪怕是遁地、入海,都應該支持,但這個飛天夢可以作為港府鼓勵真正創新、創科的誘因嗎?對不起,恐不可以。

 

  對一些創科成果,香港經常「走寶」。曾幾何時,政府便冷待過港產電動車MyCar,其後它分別在歐、美上市,這項原本可帶來一個新興產業發展機會的創新科技,哪怕可能只帶來一間工廠、一條小生產綫的經濟規模,也遭扼殺。

 

  今時政府在創科方面諸多動作,包括成立創科局,都旨在帶動產業的發展,既然電動車沒有足夠支援,飛機可有?即使獲支持,它又可創造多少就業職位?學生有夢想固然值得嘉許,但又有幾人可真正因此而加入中國航天局、美國太空總署?

 

  往者不諫,來者可追。要延續社會上的創新與熱情,政府就要有足夠支援,從而把這些創科意念或成果的原型發展成產業,推動經濟,帶動就業。

 

  上世紀50至60年代,香港有很多不同的初創「實」業,它們或以山寨廠、小微工廠形式運作,半自動結合手作,在鑽石山、新蒲崗、荃灣(青山公路一帶)、大角咀等地區打拼,震雄、南聯實業,以至一些醬園等,都是當年的startups。

 

  這些「創意」實業有其生命周期,也有其時代背景,不一定可持續千秋萬世,像英國瓷器名廠Wedgewood的產品獲皇室御用,也難逃被收購的命運,正如中國景德鎮名瓷也不復當年風光,但就可維持一時一地的經濟,只要產業屢有創新,經濟發展、就業等便不愁沒出路。

 

  即使「互聯網+」經濟,相信實業仍有其位置,人類生活、實體經濟仍需要實業支持,創意創新,也要建基於技術的基礎。

 

  以「衣」為例,香港銳意成為時裝設計中心,但如時裝設計師沒有紮實的技術基礎,包括選料、「上領」、「車膊」、改袖等,單憑天馬行空的創意,未必就可貼心稱意地「起辦」(縫製出時裝樣辦)又或是因刁鑽設計太不切實際而白費工序和布料。今時不少強調量身縫製的設計創意,正因在技術傳承上出現斷層,而不能實現高增值。

  

  創意要大環境配合與栽培才成大器,再以「食」為例,老牌著名食府「阿一鮑魚」、「鏞記」等不也需在客觀條件和優質之上有所創新?但港經濟需要的不單是名牌,別具本地特色的大牌檔就因政府不予支援而沒落,反觀新加坡類似港冬菇亭的美食廣場卻發展得有聲有色。

 

  以上種種,包括「衣」、「食」業界的創新,過去都不獲政府珍惜和支持,類似創意產業如何有後續,繼而發揚光大,實仍視乎政府取態,而一個肯為創新產業而提供支援的政府,除了要有政策外,亦需要立法會議員肯撥款支持。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拜登宣布競逐連任,若民主黨讓賀錦麗代替參選會否有效爭取選票?► 立即投票

更多為理發聲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