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3
反思「GDP崇拜」
一如既往,七月下旬各省區市陸續公布了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資料,全國GDP增速為9.6%,上海和北京GDP同比增速分別為8.4%和8%,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它29個省區市GDP同比增速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無獨有偶,中國科學院發布的《中國科學發展報告2011》,首次對各省區的GDP的品質進行排序,北京和上海等4個直轄市GDP品質排序處於最好位置。两則數據的對照,向人們釋放一個信號——看GDP,不單單要數量增長,更要看數量品質的綜合增長。
GDP是指國家(或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反映生產規模和經濟總量,通過一定時期不變價GDP的對比,能夠計算經濟增長率,反映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增長和變動情況。
GDP曾經是衡量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指標,也是衡量地方政績,乃至國家發展的重要指標。一些炫耀「政績」,爭取表現的地方政府,為追求較快的GDP增速,不惜違背經濟規律,只管盲目上項目、辦企業、搞投資,而不問創造每單位GDP消耗了多少資源,釋放了多少污染物,結果犧牲環境、浪費土地、影響民生,殺雞取卵,勞民傷財!從長遠說,這種發展思路截斷了可持續發展的空間,無異於飲鴆止渴,對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相當有害,即使有更多的GDP躍升,也不可能跨入「經濟強國」或「經濟強省(巿)」之列。
鑒於GDP數量增長只反映經濟增長率,未能反映經濟運行的質量,如果固定資本的品質不好,GDP就不能準確地反映國家(或省巿)財富的變化;GDP數量增長也沒有計算經濟增長背後的各種成本,沒有反映產品產量的增加所帶來的資源耗減和對環境造成的損害。而GDP數量品質的綜合增長則需考慮經濟活動、社會支援、環境效應、民生建設和管理水準的因素,因此整個社會都要提高認知,擺脫對「GDP」的盲目崇拜,轉為對「GDP品質」的追求,提倡在減少使用資源,減少犧牲環境的條件下,注意綜合降低自然成本、生產成本、社會成本,以追求理性高效的社會經濟發展。只有這樣,經濟發展的目標才能走上科學發展和以人為本的正軌,讓百姓切切實實享受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意義,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才能同步提高。
在首次公布的GDP品質的排序中,也實際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地區差異和努力方向:
一端,GDP品質的排序前列的北京,上海,正跨越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這道「門檻」,承受方方面面的考驗和壓力。在經濟增長速度與發展品質產生某種矛盾的時候,為了確保有品質的增長,寧願選擇放慢速度。雖然這類城巿的GDP增速開始放緩,但經濟發展方式朝著平衡、健康的方向轉型。
另一端,自然資源豐富、經濟欠發達的我國中西部地區,得益於能源和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目前仍可依靠投資驅動經濟增長, GDP增速明顯偏高,GDP品質排序位置卻比較落後,發展空間仍然很大。隨GDP高速增长,節能減排的壓力不斷增大,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方面要投入更多的努力。
中國科學院首次為各省市的「GDP品質」排序,旨在將GDP「單一追求數量屬性」改造成「數量質量綜合度量」,這不僅是對「GDP崇拜」反思,同時將引發對以往政績考核標準的反思和對如何在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之間尋求良性互動的反思,使經濟發展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引擎,社會發展又為經濟發展注入所需的活力。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