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06-08

失落的美食街

  最近,幾位想去上海看世博會朋友來電,查詢上海值得品嘗的特色小吃。想了想,推薦了幾款上海特色小吃:生煎饅頭、菜肉大餛鈍、油豆腐粉絲湯等……朋友又問哪間食店品質地道?筆者不假思索就答「吳江路」。轉念一想才發覺不對!吳江路經過了「翻新工程」已是存其形而失其神,再找不到昔日那種特有「味道」了。

 

  吳江路上飲食店攤繁立,向來被稱為「美食街」。各色小吃不但價廉物美,並且以附近成行成市的攤檔,富有特色的街道吸引著不同階層的市民和遊客。吳江路上一間知名的食店「小楊生煎包」,相信連很多沒到過上海的朋友都久仰其名。老實講,各色上海小吃並非「尖端科技產品」,外面很多傳統食店小吃也能達到同級標準。如果將某某食店的小吃讚譽至「天下無雙」,就仿如旺角的某小食檔聲稱自己的咖喱魚旦「香港第一」一樣,是騙人的!到吳江路嚐小吃,其實就是體驗附近的環境和感受特色飲食文化,好比外國客人到訪香港,對品嚐咖喱魚旦、煎釀三寶、碗仔翅的興趣遠比享受米芝蓮星級餐廳美食為大。

 

  可惜隨著一系列世博會市容改善工程,吳江路因市容「有礙觀瞻 」而被列入了整修名單。路邊售賣不同食品的小店、排檔都被勒令暫停營業,而整條馬路都進行了翻新工程。近日,翻新後的吳江路重開,當局已將之重新定位成「白領的飲食休閑區」,大量跨國連鎖的咖啡店、麵包店、美式快餐等「進駐」,取代了昔日大量售賣特色燒烤小吃、本幫點心的小店、排檔。倖存下來幾家原來的食店,在格格不入的「時尚裝潢」環繞下黯然失色。

 

  美食街的消失,從側面也反映出純粹印模式的通俗飲食文化正在快速地蠶食上海特色的「本幫」飲食文化。可悲的是這種更替,並非因社會自然發展或市民飲食習慣改變所致,反是由極具爭議性的行政規劃強制執行。從規劃者的角度看,翻新改建工程無非帶來兩大好處:一創造更大的經濟利益;二推進街道現代化,提升城市形象,不過這兩個理據在吳江路的例子上都是不成立。

 

  首先,絕非只有連鎖式的餐飲集團才可以創造龐大的經濟效益。小吃生意銷售額大,毛利率高,不但大有可為,也解決很多基層市民的就業問題。街上的特色飲食文化更吸引了很多遊客,亦為附近售賣其他產品的商鋪和服務產業帶來了巨大的人流和商機。

 

  其次,為「改善市容」而拆遷這條人見人愛的美食街,那更是弄巧反拙了。昔日不規整、較殘舊的吳江路,不但不會妨礙上海憑著陸家嘴金融區,金橋開發區展示現代化、都市化的一面,反而是增添了上海城市特色,展現其另類文化底蘊。如果走在滿布連鎖餐飲集團的店街道上,根本分別不出你身處上海、香港、新加坡或者紐約和倫敦,這個城市即沒有特色,不具吸引旅客的魅力!

 

  香港的讀者或許不能感同身受般體會上海人對吳江路「變身」所感覺的沮喪。不過可以設想:有那麼一天,走到西洋菜街街頭,看不到咖喱魚旦、煎釀三寶和特色飲品;沒有了裊裊的油煙和常滿的垃圾桶,舉目所見都是連鎖的咖啡店、鮮明的快餐店招牌和落地玻璃櫥窗,相信不少人都會感到絲絲的失落。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特朗普遇刺案,你認為事件對年底美國大選起多大影響?► 立即投票

更多上海觀察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