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02-17

香港教育產業開綠燈──但成效成疑 

立法會財委會於2月5日批准增加20億元承擔額,為專上教育機構提供開辦課程貸款;政府亦為自資大學(較早前稱為“私立大學”)提供五塊土地,這兩項重要舉措是為香港自資大學開綠燈,作為推動教育產業的第一步。然而,這些自資院校能否真正成功,令人質疑。


首先,政府撥出的土地面積小得可憐;地盤面積由4300平方米至7500平方米不等,可發展面積由21000平方米到30000平方米不等。我明白香港地少人多,政府作了很大努力方找到此地皮,但堂堂大學只有如此規模,除了最基本設施如課室、圖書館外,相信難以提供宿舍、運動場等。大學並非傳授學識的補習社,而是一個培養生活態度、創造學問的地方。有官員竟建議將荒廢的工廠大廈改建為大學,更是可笑。校舍規模不夠大,根本無法跟現有大學競爭,更別說跟以優美校園著稱的世界名校相比。


學費和評審問題尚待解決


此外,政府在審批過程中並沒有回答兩個重要問題。自資院校收多少學費,政府至今沒有明確答覆。一般大學本科生學費每年4萬元,政府指每位大學生每年平均成本為20萬元,即納稅人每年津貼每位學生16萬元。自資學院如收取4萬元學費,除非取得大筆捐款,或向境外生收取高昂學費以補貼本地生,否則根本無可能收支平衡。若調高本地生學費,對很多學生來說會很吃力,變相無錢無書讀,將引起更深層次的矛盾。


除了學費,政府亦無法解答評審需時多久。若審批太快,很容易出現學位濫發的情況;自資大學畢業生將來若無法就業,將會成為另一個怨憤泉源。


我並不是悲觀地指所有自資院校均會失敗。據了解,著名中學恒生商科書院(恒商)正準備盡快開辦自資院校,學額約560個,共開辦四個學位課程,包括商業管理、物流及商業翻譯等。由於恒商跟恒生銀行有密切關系,有聞在籌款方面有較大把握,而學生亦將有機會於恒生銀行實習一年。在此優勢下,相信其課程有一定吸引力,加上學額有限,收生不會太難。但,恒生管理學院即使能成功收生,只能說是專上程度的職業訓練學校,始終稱不上是一間大學。


商業背景是恒商的優勢


除了恒商,香港大學亦有意開辦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嚴格而言,文理學院只教授基本文科理科,收生少,採用小班制,教學水平可以很高;這類文理學院於美國有一定地位,全美排名最高的Amherst College就是一例。美國文理學院的畢業生,往往會到法律學院或商科學院再升學,以助就業。然而,香港有多少學子負擔得起這些時間和金錢?況且,相信很多對文理科有興趣的學生,寧可選擇入讀老牌大學的文理學系,因此,自資文理學院能否成功,實在成疑。


總之,政府對教育產業的理念含糊不清,從沒清晰指出究竟開辦自資大學的目標是賺錢,抑或解決學位不足問題。不過,不論目標是什麼,鑒於以上種種因素,我對自資大學的成效並不樂觀。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上海有女子赴瑞士接受安樂死,引網民熱議。你是否支持安樂死?► 立即投票

更多鐵娘駕到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