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04-15

送禮的學問

  朋友要上北京探探新知舊雨,他深明在內地行走,禮是不可不送的,只不過看送甚麼禮而已。台灣作家劉墉寫過一篇類似的文章。他說送禮,有個原則,就是看對象。

 

  生活上短缺的朋友,最好送他有實用價值的禮物;生活富裕的人,可送有情趣的東西。送禮給前者,態度要低,才不傷害他;送禮給後者,態度要平,才不顯得諂媚。

 

  曾有位富有的人,把房子借給親戚住,還十分客氣地說:「謝謝你幫我照顧這房子。房子要是沒人住,容易壞。」

 

  又有一位鄰居在換房子時,把還能用的舊冷氣機送給工人,卻一面幫工人抬上車,一面說:「麻煩你幫我把東西處理掉,否則我真不知道怎麼辦。」

 

  送禮就是在表示敬意、禮貌的同時,亦表示一點尊重。對方是怎樣的身份,你就要送怎樣的禮。怎樣的禮,也正可以表示受禮者在送禮者心中的分量。同一道理,有多少能力,就送多少禮。如果你沒那分量和心胸,就不要勉強自己。

 

  因為送禮若突顯了你的優越感,或令對方感到自卑,則失去了送禮的本意。送者心安,受者心喜,是送禮的哲學。

 

  送一隻錶給政府高官,縱使不是行賄,但給人的印象卻是這樣,所以改送領帶較好;送手袋給女性幹部比送絲巾好,手袋的性質較為中性,絲巾則是較親密的朋友或女性朋友的選擇。

 

  我跟朋友說:「禮可以送,卻不可送錯。」給人誤會便不好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夏日中暑高風險!即睇中暑迷思+預防措施!► 立即了解

更多辦公室政治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