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11-26

參禪學佛扮人才

  在台北機場排隊入境時,遇上舊同事。

 

  「我來學佛呀!這次是來台灣參加禪修,潛修佛學七日!」他興高采烈地說。他說,他每三至六個月便來台灣上一星期的禪修課,又說同行的還有誰跟誰,但那些人全和佛沾不上邊。

 

  他挨近我,輕聲說:「第一流的人才去學佛呀!」

 

  是嗎?南懷瑾先生說,唐宋時代,一流人才都去學佛學禪;到了現代,他半開玩笑地說:「第一流的人才做生意;第二流的人才研究科學;第三流的人才搞政治;第四流的人才從事文化;第五流的人才去學中華文化;學中華文化也不成,才去學佛。」

 

  這些話出自南懷瑾老師的口,裏面卻是莫大的哀痛。他常說只有兩種人可學佛成功,一是有大智慧的人,一是愚鈍而真誠的人。

 

  有大智慧的人悟得宇宙真理,感受人世間的悲情;而愚鈍真誠的人則能堅定不移達致成功。一般人太計較成敗得失,只會在虛妄渾噩中度過一生,如何能學佛?

 

  南懷瑾老師最鼓勵的反而是學習儒家的積極入世、腳踏實地的作風,做好本份,貢獻社會,這才是人生要義。

 

  這個舊同事是否第一流已不重要,因他學佛只是一種偽裝,那便有違佛法。

 

  臨走時,他給我一張新名片,着我有空找他談佛理。我雙手合十說:「南無阿彌陀佛!」轉過身,把名片丟進垃圾桶。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夏日中暑高風險!即睇中暑迷思+預防措施!► 立即了解

更多辦公室政治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