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1
香港的法國情調
香港的尖沙咀經歷數年重建,終於趕在2009年聖誕及2010年新年陸續開鑼,當中包括不少新的購物熱點、飲食中心、有特別主題的商場。
朋友的公司負責替其中一商場的宣傳推廣,但竟然沒有邀請我去參觀。最近她約我吃午飯,我就問:“你負責的那個項目還可以嗎?要不要到那裡吃午飯?”她回答說:“尖沙咀的交通很慢,你我都趕時間,還是在香港島那邊吃吧!”朋友的顧左右和潛台詞我完全收到,批評客戶任何地方都是不專業的表現,或者我多心,也許她懂閱心術,知道我根本不喜歡商場,所以省得推介吧!
住在香港這麼多年,國內的媒體對這個小小的地方不停介紹發掘,最初當然由一座座巨型的購物商場開始。因為是地標,容易辨識,但是十年過去了,香港還真的只有購物商場嗎?答案當然是不的,近年的媒體都愛問我個人喜歡流連的地方,這類訪問總令人陷入兩難,說了實話,喜愛的地方就變得人頭湧湧,我等固然不想,但是不說,就是不宣揚香港美好的一面,繼續讓香港的單一商業化變成典型,我們也有責任吧。
法國朋友Arnault Castel多年前來香港發展,一個不諳廣東人的法國人,他就有本事每一次開舖都找對了地方,他首先在天後皇龍道落腳,那裡本是車房集中地,有一棵巨型木棉樹,因為選了這裡為店,店名也叫Kapok,就是木棉樹的意思。
他選的是戰前唐樓,極富情調的老房子,然後業主要收樓開發,想搬往大坑那一邊,我也曾住大坑道,一邊往山上走,另一邊山下跑,享盡廉價美食的方便與地道,是我很喜歡的社區,不過已被摩登食肆搶貴了租,在大坑落腳不成,他索性搬到灣仔的進教圍(聖佛蘭士街),今年更在隔鄰的日街開了另一所新店,一家賣衫,一家賣日常用品,當然都是充滿法國風情品味,具有文化氣息的。
開時裝店不是什麼新鮮玩意,但要做得好,有獨到情懷,選址、裝修能令人流連忘返,一有空就想去鑽,這種吸引力就不是大商場發展商所能明白的。Kapok取代APC Agnes B 等成為法國品味重新在香港植根的聚腳點;大抵是歐洲經濟不景,不少法國人都來了香港。像不久前開業的Saveur de France,就是全法國班底的餐廳;Kapok的Arnault逐步引入法國男裝,除了優雅、斯文,也有工作服,他說:“人人一說到工作服,都以為就只有美國式,其實法國人也工作的!”我最喜歡的就是那些原裝的水手橫間Tee。
新店專賣Life Style產品,例如香熏洋燭、書、杯碟瓷器,我最欣賞是Astier de Villatte的仿古手造白瓷,不用再由巴黎Saint Honore大道的店買杯碟回香港;而且還有角落做小咖啡室,麵包就由鄉里Saveur de France供應,法國情懷可能比巴黎更法國。
法國原裝的水手橫間Tee,Saint James 出品
新店專賣Life Style產品,例如香熏洋燭、書、杯碟瓷器
我最欣賞Astier de Villatte的仿古手造白瓷
Kapok進教圍原店是法國男裝的聚腳點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