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6
改善親子關係三大原則
舊同學聚會之上,麥氏伉儷與鄭氏伉儷坐在一起,天南地北,無所不談。鄭氏談起他們那十六歲的女兒和他們討論戀愛觀,如何在兩個男友之間作取捨,邀請他們去「相一相」這兩個男友,然後一家坐在一起,作客觀分析比較。
對麥氏來說,這簡直匪夷所思。他們那個十五歲的女兒,不但不會和他們討論她的愛情煩惱,而且根本不愛和他們談話。「十問九唔應」正好總結她的態度,如果她回應,也總離不開那個從鼻孔裏擠出來的一聲「唔」或煩躁的「知啦!」
麥氏羨慕不已,忍不住說:「你們真幸福,有一個如此可愛的女兒,我們那個小姐啊,甚麼都不說不商量。我們都是偷看她的電話記錄,才知道她在拍拖。」
事實上,各有前因莫羨人。麥氏是典型「權威式教子法」的擁護者,心底裏相信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只要是出於「為子女好」的良好意願,所有的行為都可以理解。因為女兒甚麼都不談不說,他們便把侵犯私隱合理化,因為女兒態度惡劣,他們便要不斷責罵提醒。她愈反叛他們便愈強硬,她愈神秘他們便愈擔心愈好奇。
鄭氏卻是「協商式親子法」的擁護者,長期以來都安排時間聆聽孩子的生活瑣事,一起商議家庭活動安排,實現家庭成員一人一票的原則,這樣,互信才能建立起來。女兒知道父母肯耐心聆聽她的看法,而且可以冷靜客觀討論,她便放心傾訴煩惱和聽取意見。
鄭氏說:「儘管如此,女兒仍然會有秘密,會有一些絕不讓我們知道的事情和心事。我們都不會如斯天真以為自己是她的朋友。年青人清楚知道父母永遠是父母,在某些事情上、某些時候環境下,那個父母角色和角度便自然浮現。
所以,我們常常記著某年在大學的一個活動中,大學的教務長提醒家長說:『作為家長,最重要學習關心、放心、和不要太多好奇心!』我們長期拿著這三個大原則,和女兒的關係便順利得多了。」
我的看法是:
「關心」不難,難在適量、適當。
「放心」不易,易在嘗試表現出逐步放心。
「不要太多好奇心」,不難不易,只要平衡「關心」和「放心」,便自然地「有好奇心」但又不會「太多」了!
在家長講座和親子座談會上,常常都有家長道出麥氏伉儷那種慨嘆和煩惱,雖然我都會盡力提供一些應對方法,但是,大部分問題關係都已成定局,根深蒂固,我總是希望他們在幾年前已察覺和求教。看來「親子教育」真的應該成為青少年德育課程的一部分,改不了已為人父母者,何不早作預防,教育一下在未來日子會成為父母的一群?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