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6-01-07

退保方案爭議必先正名

  香港的扶貧委員會近日正式開展為期6個月的退休保障公眾諮詢,政府在諮詢文件表明,對「不論貧富」向所有長者發津貼的原則「有保留」,並列出兩個方案,一個是無資產入息限額的「不論貧富」方案;另一個是政府假設列為8萬元資產限額的「有經濟需要」方案。但聲稱這8萬元只是提出來方便討論」,不是政府「底線」。

 

  關於這份諮詢文件,爭議頗多,其中存有不少價值觀混淆、偷換概念、數字遊戲、語言偽術等技倆,以至人們在爭議時往往會跌入陷阱而上當。

 

  其實不管甚麼爭議,都分兩大類別,一類是目標的確立、價值觀的厘定,這是《孫子兵法》所說的「道」,是原則問題。「道」不清晰,其他休談。另一類爭議是技術問題,或方法問題,屬於執行上的討論,可以容納各種不同意見。 前一類爭議是本,是大前提;後一類爭議是末,屬細節。         

 

  可惜今次政府開展的「退保」諮詢,似是本末倒置,究竟「長者退休金」是為全民而設還是為「有經濟需要人士」而設?這個根本問題政府似欲輕輕帶過,以一個所謂「技術難度」,說明政府不是不想設立全民退休金,而是技術不可行、實際上不可行來否定這個說法。

 

  首先是政府提出一個8 萬元的資產限頟讓大家討論,一方面說8萬元這個數目已很慷慨,因為現時單身長者領取綜援的資產限額為4.35萬元,8萬元為其兩倍;另一方面又說,8 萬元不是政府「底線」,暗喻數目可以商量。結果有評論便指這8 萬元資產上限太苛刻,卻不知是中了計跌人政府的「邏輯陷阱」,轉移視線集中討論資產上限應該多少錢,而不再關注「全民方案」。

 

  除了偷換概念,政府更有語言偽術,以至語言恐嚇。政府說,若實施「全民方案」,會令政府新增開支,以至入不敷支,可能會提早於2033年就耗盡政府的財政儲備,除非大幅加稅高達8.3個百分點,或開徵新稅種,但此舉則會削弱香港的競爭力云云。

 

  不過有識之士已指出,政府從不提出為單一發展項目如大橋興建、醫療融資等加稅,而將加稅責任推給支付長者退休金,是對長者絕不公道。何況政府增加收入還有其他渠道,而且所謂財政上的累積赤字,是假設今後並無勞動人口增長,其實是玩弄數字遊戲,抺黑「全民方案」。

 

  本來長者退休金的意義,是敬老尊老愛老,不是扶貧。孟子見梁惠王,提到「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今日的退休年齡是60歲,但古人到50歲已有資格獲得社會回饋。長者退休金的標準是看年齡,不是看資產,其文化涵義是敬老,這是一個道德標準。

 

  但又不能說政府有錯。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行」,凡事都要名正言順才容易推行。再看如今這個退休方案,名為「退休保障方案」,以「保障」為名,當然是給予需要有經濟保障的人士,而且是交由「扶貧委員會」處理,一切都與扶貧有關,怎可以不作「資產審查」?孔子所謂「必也正名?」,主張「全民方案」的,先將「退保方案」改為「退休津貼方案」為要!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論盡中港台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