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09-12-11

香港人應以自己為榮

甚麼是本土文化?這應是指紮根於本土、世代傳承、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這其中既有歷史傳統的沉澱,也有植根於現實生活的變化和發展。中國固然有其獨特的本土文化,包括有中國的民俗與民藝,各地的戲劇、戲曲和俚曲,中國的諸神、宗教和廟會文化如道觀、寺院,以及風土民情、眾生群像、禮俗好尚、養生之道以至中國的古都,都成為本土文化的特色。


以養生之道為例,中國本土的養生文化,與西方的養生,便有很大不同。西方的養生,是養生方法,可視之為“養生之術”;中國的養生,是“養生之道”,那是提升到哲學層次,其內涵揉合儒、釋、道的思想精華,兼有中醫底蘊。


中國本土文化的養生,其“養生之術”,也是在“養生之道”的指導下施行。有的是神養;有的是行為養,包括衣、食、住、行等生活起居的調養;有的是氣養,即氣功;有的是形養,指武術等健身運動;有的是食養,通過飲食講養生的“食療”;有的是藥養,中藥常與食品相融合的“藥膳”;更有術養,那是按摩、推拿以至沐浴之法,涉及養顏美容了。


說到古都,從本土文化的角度看,一國的首都,不僅是一國的政治中心,更是文化中心。首都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各地,自古迄今,變化很少,獨是中國另樹一幟,因其歷史悠久,王朝更迭,各王朝對首都的選址和建設各有所好,而從中國的古都,如西安、洛陽、南京、杭州和北京,都可通過它們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政治和經濟發展的狀況,古都風貌和人文軼事,反映了即使同在中國本土,也出現了不同的文化類型。


至於香港的本土文化,以前在港英政府治下,一向避而不談,似是想希望香港人忘記其真正身份,無法尋根。但九七回歸後,特別是踏入廿一世紀,香港成為後殖民城市,本土文化重新受到關注,香港人都積極嘗試從昔日的歷史洪流發展至今日,再為自己定位,而甚麼香港史或香港文化史等專著也應運而生,香港如何從一個漁港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城市,從一個清朝屬地變成英國殖民地,九七回歸後成立今日的特區政府,在一國兩制的設計下,香港的本土文化如何突顯特色?


香港特色的本土文化,固然有傳承自中國的,但百多年來的殖民地管治,令香港也帶有厚實的英國文化色彩。同時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又夾雜了不同的文化土壤,美國的、日本的、韓國的,各國不同的文化色彩,都不知不覺滲入成為港人生活的一部份,存在著相當程度的文化融洽。


本土化與國際化該是並行不悖。本土化不是單一化,本土文化也可以現代化,那是創意與時俱進,也是香港本土文化的特點。事實上,文化是有機體,不是僵化的、一元的,而是生生不息。香港人若能多重視香港的本土文化,以香港人為榮,應能增加大家的向心力,促進彼此的了解,化解身份認同的錯亂,團結不同的政治立場,熱愛自己生活的這塊土地。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美眾院通過法案,香港駐美經貿辦恐遭關閉,你是否支持中方對此作出強烈反制?► 立即投票

更多論盡中港台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