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09-19

中秋節對港人的政治啟示

  適逢中秋佳節,特首梁振英在網誌發表文章,指出中秋節是家庭節日,七百萬香港人就是一家,雖然背景不同,語言不同,但作為家人,應該互相關懷和扶持,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希望港人都能夠在中秋節與家人見見面,珍惜相聚的時間,也希望可以和香港大家庭的七百萬家人共享一個幸福溫暖,人月兩圓的中秋節。

 

  特首的祝願,人月兩圓,近乎陳腔濫調,年年中秋,人人都如是說,沒有甚麼新意。中秋節與團圓掛鈎,其實是賦予中秋節以儒家文化的內涵。但中秋節究竟屬於儒家還是道家﹖這個問題似乎很少人關注或討論到。

 

  儒家重親情,所以月圓喚起人們想與親人團聚,自然不過。中秋時節,每個家庭對著天上一輪皓月,觀賞祭拜,思念親人的習俗,自古已然。賞月既可提升到人類追求人與宇宙的和諧,也可落實到血親相思的人性情懷,應用到家庭團圓和天下團結,體現儒家的人文關懷。

 

  事實上,早在遠古時,中國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儒家經典之一的《禮記》,已曾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暮夕月」的祭月大典。到盛唐時代,中秋祭月更被唐太宗指定為固定節日,《唐書˙太宗紀》記載了家國同慶的「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氣勢,中國人的思親圖騰從吃「月餅」逐步演化為點燈、放燈、舞龍等活動,凝造了祥和氛圍。

 

  但中秋節是否只為儒家文化所獨享﹖卻也未必。眾所週知,月亮文化的陰柔特點,是傾向道家多於儒家。以孔子和老子兩人相比,孔子如鳳,老子猶龍,這是傳統的說法。孔子與鳳的聯繫,見於《論語˙微子》篇,孔子周遊列國到了楚地,有一位狂人接輿,見到孔子,唱了一首歌:「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至於老子猶龍,是孔子對老子的評價,見於《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好學的孔子曾經遍訪名師。當時,身為周王室守藏室史(大約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的老子學問淵博,孔子對他十分嚮往,赴洛陽拜會老子。見過老子後,他對弟子說:

 

  「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見老子,其猶龍邪。」

 

  在地上跑的可以用網捉住;水中游的可以用絲線釣住;空中飛的可以用箭射中,而龍則可以乘著風雲上升到天空,孔子大為讚嘆。且不可不知,鳳是火鳥,屬陽﹔龍則是水獸,屬陰。可見從老子的道家文化看月亮,更符合月亮的精神。

 

  道家除了看到中秋月的圓滿,更看到月的皎潔和清明。元代道教全真派丘處機祖師有云:「自古中秋月最明,涼風屆候夜瀰清。」這是民間「月到中秋份外明」的出處。港人今年慶中秋,更應從道家的月亮看政情,要有月亮的忍讓和包容的胸襟,減少香港的戻氣﹔更要有清晰的頭腦,識破形形色色的陰謀論。至於團圓嘛,可能只是美好的願望,實情恐怕是蘇東坡所說的: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論盡中港台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