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0
自主學習的動力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相信很多人都接觸過《三字經》,認識這本兒童啟蒙讀本。但這以上節錄經文,不但是啟蒙,而且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寶鑑,指出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和實踐方法。
其中「昔孟母,擇鄰處」,講述廣為人知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為了讓孟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搬了三次家:從墳場附近搬到市場旁邊,後再遷至學校近旁。她善用孩子好模仿的天性,引發孟子讀書學習的興趣。
要讓學生專心勤奮向學,最好的方法是保持其好奇求知的慾望,或仿效孟母讓孩子模仿學習,引發其追求學問的興趣。
但要讓子女能持續對求學保有濃厚興趣,並不容易,當子女失卻了讀書求學的興趣時,父母有何妙計良方呢?
讓我們再留意「子不學,斷機杼」的含意。古聖賢孟子在孟母的悉心培育下,也不能維持學習的興趣。有一次孟子逃學回家,孟母為了激勵他勤奮向學,把織了一半的布匹剪斷,並且告誡他,求學的道理如織布,須持續不斷的努力,才能織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讀書同樣要努力用功,持之以恆,經長時間的累積,才有成就。若半途而廢,前功盡棄則一事無成,毫無用處。從孟母的「斷機杼」,孟子感受到母親的傷心和絕望,也明白讀書求學的真道理。
當子女失卻讀書求學的興趣時,父母切忌嚴懲苛責,而應仿效孟母,以解釋說理,指導子女確立自己的目標,激發子女內心的推動力,鼓勵其勤奮上進心,使其主動努力,發奮學習。
曾經與一個品學兼優的初中學生交談,希望能夠獲知他養成學習求知興趣的因由。出乎意外地,他對求取學問並沒有特別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卻有很強的上進心,他只求有優異的考試成績,能考進名牌大學。他要考獲名牌大學目標的原動力是以慰父母!
他隨後的解釋是以愛還愛。由於他感到父母的關愛,又明白父母對他考獲名牌大學的期望,所以他不能不努力讀書,以達成父母的心願。
父母若能時刻關心子女的學習進程,留意子女日常生活喜好,讓子女深感父母的關愛,則子女必能以愛還愛,努力向上,達致父母的期望,以免父母為其憂慮。
父母更必須分辨溺愛與關愛,溺愛使子女遺失目標,缺乏動力,而關愛則是子女自主學習的原動力。
孟母以「子不學,斷機杼」激發孟子發奮學習。為人父母者若沒有如孟母平日對孟子般充滿關懷愛護,是否仍可以令子女勤奮向學呢?
作者:陳文超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